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城市更新让大美商洛更宜居
本报记者 南 玺
文章字数:2569
  宽敞整洁的城区主干道,干净敞亮的街巷社区,精致优美的口袋公园……走在商洛城区,处处呈现的是百姓幸福安居、生态优美宜人的动人图景。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根本,以“四个四”理念为引领,以“保护大美秦岭、当好生态卫士”、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修复为主线,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从城市发展、产业植入、业态提升、人文环境等多维度、系统性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3年来,我市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537个,累计完成投资75.8亿元,以城市更新带动新经济、导入新业态、构筑新场景、增添新动能,全面形成“路成网、绿成片、水相连、城宜居、产业旺、生活好”的城市更新新格局。
  共建共治共管增温度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基层社会治理更是直接面向基层群众,不但要面对大量复杂的事务,而且关联涉及部门众多。因此,只有加强全面统筹协调,科学深入细致地研究谋划,才能有效提升治理效能。
  “为进一步健全共建共治共管的社会治理体系,把‘为人民建城、依靠人民管城’贯穿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我们下足‘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努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市住建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统一领导、高位监管、综合协调、监督考核”的“大城管”格局,定期研究解决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难点、热点、堵点问题,凝聚工作合力,不断满足现代化城市治理需要。
  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标准化管理。我市率先在全省出台《县城建设管理导则》和《城市风貌控制导则》,制定《商洛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构建“以城市体检为基础、以更新计划为统筹、以实施方案为核心、以管理办法为保障”的城市更新工作模式,对照标准管、细致精致管。与此同时,集中开展“两拆一提升”三年行动,腾出城市建设用地1190亩。聚力打造“干净商洛”品牌,为发展全域旅游创造亮丽、洁净、优美、和谐的城乡环境。实施智慧化管理。科技赋能城市更新,加快普及城市智慧公交港湾、“多杆合一”智慧路灯、智能语音播报等系列智慧化功能;水电气暖一体化服务平台和智慧城管“城市管理随手拍”功能上线运行;融入“秦岭智谷·数字商洛”大数据平台,让城市管理更聪明、更智慧。
  我市不断扎实开展“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活动,设立25个社区城管工作室,设置30余处便民市场,开展柔性执法,上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79件。实施市场化经营,树立经营城市理念,举办乡党回乡发展大会,推行企业家“早餐会”制度,大力发展首位产业和总部经济,强链补链延链,积极引进大品牌、大集团、大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经营和管理,多方共建共治共享,提高城市综合品质。
  优化城市设计塑特色
  “要不是一直住在这里,我都要不认识我的家乡了。”长期在外工作的朱女士说,她娘家在大赵峪街道办事处附近,前几天中秋节回去,明明还是熟悉的地方,但变美变宽敞的道路,还有家附近的东龙山公园,给她不一样的体验。
  而这正是我市今年以来持续对中心城区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的成果。在此基础上,立足良好的山水、气候、物产资源基底,聚焦“山水园林城市、旅游康养之都”发展定位,健全完善“医养游体药食”等康养产业体系,推动医疗、养老、体育、医药和健康食品等绿色产业发展。
  据悉,在实施城市建设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清理建筑和生活垃圾、整治乱堆乱放、拆除乱搭乱建,清理野广告、整治飞线充电、毁绿种菜等不文明行为,补栽绿化乔木,新增停车位、增设充电桩和消防设施,159个居民小区新成立业委会、物管会或引进物业管理,居民小区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极大改善了城市环境。在中心城区形成了“69+15+X”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成立专班、制定方案、精细体检、寻找病灶,形成了《城市自体检报告》,针对性提出七大类、20项具体诊疗方案,逐年推进实施,为城市“治病疗伤”,加快补齐短板。 
  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我市立足秦岭山水城市特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显山、露水、透绿”作为首要条件,科学布局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强化顶层设计,确定了打造“一都四区”目标和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旅游康养之都”发展定位以及“双对标、双50”和西商融合发展战略,以“四个四”理念引领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以“六市联创”和“两拆一提升”行动为抓手,坚持系统思维、城乡联动、市域一体,以“四精标准”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和有机更新。同时扎实推进全省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建设,探索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出台32条措施,建成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29个案例被认定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典型案例。
  实施城市更新提品质
  在推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我市统筹山水人城关系,以名城保护推动文旅发展,以城市更新推动城市建设,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地上与地下统筹、新区与旧城同步、产业与城市协同,当前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市以交通建设为引擎,推进城市扩容提质。中心城区“三条道路”建成通车,“三座跨丹江大桥”竣工通车,洛卢、丹宁两条高速及西十、西康两条高铁建设进展顺利,城市“四大门户区”完成提升改造……在交通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以完善功能为支撑,建设高品质酒店,完成迁建市级医院,贯通县区天然气长输管线,实现市政集中供暖……市民城市生活体验也在不断提升。不断探索“公园城市+康养+旅游+美学+文化+体育+N”独具特色的公园城市建设模式,建成一百多个城市公园和口袋公园。以水系治理为依托,推进滨水空间建设。做好治水、蓄水、用水、护水“四水”文章,对中心城区“2+7”和各县“1+N”河流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探索“水+体育”发展模式,构建起水绿共生、人水和谐、城水融合的水系新空间。
  提升城市品质离不开老旧小区的改造。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实施118个老旧小区改造,争取中央专项补助资金2.44亿元,惠及群众7857户。创新实施西商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助推西商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城市风貌提升年”活动,实施“多箱合一”“多杆合一”“多牌合一”“多亭合一”,完成道路“白改黑”,塑造出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性格。以县城建设为载体,提升城镇发展能级。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根据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色等因素,积极培育“一县一特色、一城一品牌”的特色化、专业化功能县城,推动县域经济差异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