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明 情系居民解民忧
文章字数:1876

近日,洛南县四皓街道阳光庭园社区出现了温馨而感人的一幕:社区居民赵女士怀着激动的心情,将一面绣有“情系居民解难事 真情温暖感人心”字样的锦旗作为一份暖心的“特别礼物”,送到驻社区第一书记刘永明手中。这几个金色大字,是对刘永明心系居民、积极办实事的诚挚感谢。
阳光庭园社区辖8900户、3.6万多人,其中移民搬迁户有1744户、8700人,是全市新建的最大的居民社区。2023年8月,洛南县总工会干部刘永明担任驻四皓街道阳光庭园社区第一书记。从那时起,刘永明就倾注自己的心血,时刻关注社区居民冷暖,赢得了居民的称赞。
帮助居民就业
担任阳光庭院第一书记后,刘永明时刻把居民的家庭就业和经济收入放在首位,发挥自身优势,多方牵线搭桥,不断帮助社区家庭生活困难居民联系就业岗位,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华阳新城小区居民王某因过去的涉法涉诉案件,曾一度长期上访。刘永明得知后,积极和其他包抓小区干部多次深入家中与王某谈心,了解到其女儿离婚后还要养育两个子女,就及时与人力资源公司联系,为王某在西安铁路部门找到了合适的就业岗位,解决了一家人的收入难题。
小区居民菊某患有肾病综合征、妻子眼睛患有疾病。2024年,菊某的儿子突发心脏病,使原本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刘永明和社区干部多次入户走访,及时与菊某迁出地镇政府联系,竭力给其家庭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大病救助等,并在社区给菊某解决了送水的就业岗位。目前,菊某的儿子手术成功,身体逐渐恢复,家庭生活情况稳定。
尹女士是阳光庭园社区一位残疾人的家属。在一次社区入户走访活动中,得知尹女士家庭情况后,刘永明建议她带领家人到县残联进行评残,随后按政策为其家人办理了残疾人相关经济补助,并为她申请了就业服务。该户居民在社区干部的帮助和关怀下,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不久后,尹女士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拉着刘永明的手激动地说:“感谢刘书记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感谢社区工作人员的付出,谢谢你们!”
真情解决难题
刘永明不断创新思路,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民生问题,让社区居民的生活充满阳光,着力打造暖心社区。她始终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定期和社区干部一起入户走访,及时了解掌握居民的急难愁盼,及时协调各方资源,真诚真情服务困难居民。
宋城小区居民刘博因股骨头坏死生活不能自理,仅仅依靠母亲帮人加工核桃仁增加经济收入。刘永明多次入户送去现金和生活用品,鼓励其振作精神,并联系石坡镇政府将其纳入监测户,落实低保政策和大病救助等措施,坚持定期入户回访解决实际困难,目前该户群众生活稳定。
华阳新城居民樊某从农村搬来小区后,夫妻双方残疾,儿子眼睛有疾病。刘永明将这一家列入重点服务对象,定期上门送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物资和生活困难救助金,并与户籍地村干部和该户居民的亲戚联系,持续关注这一家人的生活状况,确保不发生返贫现象。
小区居民赵引明于2022年在浙江某工地干活,后因受伤加之并发症生活不能自理,妻子没工作,儿子读书。刘永明得知情况后,多次与户籍地巡检镇政府联系,为其落实低保措施,在社区工厂给其妻子找了份月收入2000元的就业岗位。赵引明对此感激不尽,逢人就夸奖:“刘书记是我们的贴心人!”
关心关爱青少年
刘永明在阳光庭园工作的日子里,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一项工作职责,时刻关心辖区辍学少年的上学问题,确保每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失学辍学。
小区居民吴某属建档立卡脱贫户,原有一个在洛南思源学校读书的孩子,后来因家庭遭遇变故后,一度给孩子造成压力和打击,孩子不愿上学便辍学在家。刘永明得知情况后,多次上门,反复做思想工作,并送去励志书籍,引导孩子树立信心、自强自立,目前该生已返回校园重新上学读书。
景和园小区少年赵某某和张某某(都属建档立卡脱贫户家庭)两名孩子因家庭困难、经济拮据,无力缴纳学费,便辍学在家,刘永明得知情况后,及时和社区干部上门做孩子家长的思想工作,及时向四皓道街道办申报家庭困难救助,并亲自为两名孩子联系了距家近的学校。目前,这两名少年已返回学校读书。
“驻社区工作队和社区干部将全心全意做细做实社区困难人群的各项救助关爱工作,保证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一如既往地关注社区居民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我们持续深化服务工作,扎实办好办实各项民生实事,努力构建和谐社区,用实际行动做好居民的贴心人。”刘永明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永明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和充分肯定。2023年,她被四皓街道授予“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2024年,她被商洛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2024年12月,她被洛南县委评为“孝德实践”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