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太乙琐语
范墩子
文章字数:1974
  一
  山夜写稿,不觉间,弯月横斜,雪光晶明,寒气拂面使我寂寞,但亦觉清醒。立冬后,身体状态倒好起来,每日竟能写千字。近年冬上,我都疏于作小说,对散文却兴致勃勃。小文怡情,最养神色,写时移情忘忧,写不下去时,站立窗前,搓手远望,林披雪衣,万山浮白。
  求学时,多读西方典籍,极少踏涉中国诗文,心远志高,想作小说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以留后世。扑腾几年,才知小说难作,好小说更是可遇不可求得。需天时地利人和皆备,或能有也,但何时达此境?答曰:只有鬼知道。于是放缓节奏,松弛神经,闲翻古书,闲情安性,不想一头扎入,醉在其中,十头牛也无法拉出。越读越知其味,越读越知古人之超凡。
  不由想到语言问题,从前只觉语言华美绵密即好,不懂古拙,不知秀劲,算是走了不少弯路。当今文学,崇尚贴现实,映时事,但我有一思:千百年后,时过境迁,后人重新检阅今之文学,是摄其故事,还是揣摩其语言?
  二
  月下读书,傍依山林,清泉潺潺,最引诗味。想东坡当年,也是醉卧高岗,持卷对月,觅得一份幽清。张岱舟中观月,醉梦相杂,月上岂无诗书?古人读书,却忘情山水,与草木鱼虫相融,卷内体味言语之妙,卷外触景尽吐性情。
  前日夜半忽醒,睡眼惺忪,万分悲痛,心中如压巨石,如淤黄泥,沮丧不已。此般情形,已出现多次,但不知何因。其时暖气尚未供应,屋里如冰窖,只好裹紧棉被,趴在床上读书。灯下,再读韩愈《祭十二郎文》。
  每读此文,深感心底凄恻,悲不能言。尤至“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不由得头皮发麻,脊背生风,字字带泪,句句悲咽,情真意远,怆然涕下。
  短短千字,不多一言,不少一字,却描尽人事。而今天,因杂志需要、稿费提升等因,作家们的散文是越来越长,少则数千,多则几万,洋洋洒洒,猛看气势如虹,文辞华美,然细品则真情几重?真言有几?
  好文章,当以真见心,有话则说,无话则止。所谓文短气长。
  三
  成专业作家后,极多人羡慕我,起始我不解,后来想,他们关注的其实是我是否坐班的问题。以为既是专业身份,就不受约束,不用坐班,自由自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想作甚就作甚,时间都归自己,云游四海,把酒言欢,纵情山水。暂不谈我常坐班的事实,纵然不坐,专业作家就那般轻松?试想,若你常在外面逍遥,年底却拿不出作品,你还能接着逍遥下去?若你是有大抱负的作家,恐怕早急得屁股底下着火了。专业作家是背石者,看似面容舒缓,实则心里装事,负重前行。写少,愧对岗位;写坏,愧对读者;写偏,愧对出版业。因而专业作家唯有一个志向,即是:写多,写精,写好。
  四
  文当以言忧,此为文之根本。此忧为何?我以为,应含括现实之忧,历史之忧,人性之忧,自然之忧。忧之,才能有反思,有异见,就需直视、正视。斜视则虚,必失真。太阳底下无新事,比发现新事更要紧的,是真实地面对旧事。言忧,并非是让作家伪造愁苦,非情绪之忧,而是进入忧之状态,以有忧之视角和忧之表现。我观身边作家,多有言喜之好,喃喃腔调下,莺歌燕舞,一派祥和之相,尽为颂声。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五
  午后枕书睡去,鸟声萦绕,醒时已是傍晚,树枝在窗前摇晃,山露寒色,林木暗淡。虽醒未醒,沉沉昏昏,神志恍惚,似在田野游荡。忽见一石狮,高近一丈,阔口怒目,利齿森森,不时咆哮,我躲在树后,大气不出,不敢直视。它时而在麦田里狂奔,凶猛非凡;时而登上白云,俯视关中;时而卧在空旷地带,朝四处观望。趁它睡去,我朝大路小跑,却听身后吼声如雷,石狮朝我扑来,我一惊,猛然坐起,倍感怅惘。重拿起身旁的《闲情偶寄》读起来,忽想,庄周曾梦蝶,我今却梦石狮,再想,此石狮似曾相识,定在哪里见过,坐定沉思,记起顺陵狮,其貌其态,完全一致,原来是一唐狮,不禁莞尔一笑。
  六
  拿到新出的散文集,默然许久。重翻,既亲切,又陌生。写这些文章时,未过三十,凭借的多是真情和激情,行走荒野,踏察古迹,寄情山林,每有新鲜感受,就忙记在本上,歪歪扭扭,不甚齐整。均为心中所发,不曾虚说乱写,不曾网集旧典,借马彰富。只言我心,只录我察,只抒我情。
  情虽真切,但我并不满足。散文不能只靠真情。得求变,求新,求拙,得师古,向前人看齐。以前忽视了这点,每感胸中憋闷,就抓笔疾书,如今看来,那好比井底之蛙,观天一角,学养匮乏,不过还不算晚。
  师古并不容易,得沉下心,查资料,阅万卷。每有浮躁心,总会想起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近来将自己封于山中,吃茶读书,观山写作,不见生人,不参与活动,渐有了田园心,才理解了寂寞乃是创作的本质,远名利,近山林,文章千古事,笔下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