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位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剪影
本报记者 余 婷
文章字数:889
  近日,天气晴好,万物生辉,走在商洛的田间地头、产业基地,到处是一片春耕生产的繁忙景象。3月7日,记者在丹凤县棣花镇巩家湾双孢菇基地看到,市级科技特派员李枫,正在给工人详细讲解覆土后菇棚温度、湿度、水分、通风等管理技术要点。
  我市实施“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百村振兴行动”中,全市100多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一线驻村帮扶,积极参与科技决策调研、政策宣传、技术引进和成果推广,指导企业策划实施项目,推进创业创新。李枫作为其中一员,到巩家湾村产业基地提供食用菌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同时,他积极协助村、企业、合作社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广先进技术,并通过QQ、微信,在线实时进行技术指导。两年来,李枫累计开展技术指导服务20多次,培训指导350多人次,推广新技术3项。“作为科技特派员,就是要发挥自己业务专长,在关键农时加强技术指导,竭尽所能为企业服务,以实际行动助力产业发展。”他一边拍打裤脚上的土,一边乐呵呵地跟记者聊着。
  巩家湾双孢菇基地由商洛鑫垚农业科技公司投资建设,占地38亩,已建成双孢菇房50棚,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双孢菇产业发展。李枫在基地积极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加强堆肥、发酵、养菌、复土、催菇、出菇等各个环节科学指导,帮助基地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带动周边80多人务工就业,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
  忙完双孢菇基地,李枫又来到村子另一边的马鞍岭小麦种植地块,查看苗情,指导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技术。鑫垚公司依托马鞍岭种养合作社、众鑫博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落实国家“藏粮于地”战略,购置了2台拖拉机,流转土地300多亩,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等粮经作物,玉米作为青贮饲料卖给养殖大户,小麦收获即被国家粮库收购。去年小麦亩产400公斤以上,合作社实现收入15万元。
  由于田间管理到位,小麦长势喜人,绿油油的麦苗在和煦的春风中摆动着自己柔软的身躯。“这里种的小麦优选周麦27、西农979等品种,市、县农技部门大力推广集成测土配方施肥、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机播机收技术,实现了农机农技深度融合,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看着连片的麦田,李枫高兴地说,这一株株麦苗多可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