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针一线织出“致富梦”
——商洛玛威尔琦服装公司助力群众就业增收纪实
文章字数:1749



  王江波
  初春时节,空气中还夹杂着年味的余香。3月9日,记者来到柞水县小岭镇宁商外贸服饰产业园,走进商洛玛威尔琦外贸服饰社区工厂,看到很多村民穿着工服、戴着口罩,在自己岗位上忙得热火朝天。
  在羽绒填充车间,汪森正聚精会神地填充羽绒,动作灵活娴熟。4年前,汪森一家从山大沟深的胡岭村搬出来,住进了小岭镇黄金移民小区的新楼房。看着居住条件大大改善,汪森心里美了许多。可没过多久,他就犯起了愁:“我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父亲半身不遂,母亲高位截瘫,为了照顾他们,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家里一点经济来源都没有,衣食住行样样都要花钱,一家人再怎么省着过日子,一月也得一两千元。”
  黄金移民小区是小岭镇一个较大的移民搬迁点。2019年,为了解决移民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柞水县通过苏陕协作渠道,与南京阳成服饰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在黄金移民小区建设一座集服饰加工、辅料配套、外贸出口为一体的劳动密集型外贸服饰产业园,并注册成立商洛玛威尔琦服装有限公司入驻社区工厂。
  看着离家只有几百米的社区工厂开业,汪森赶忙报了名。现在他在厂里做羽绒填充工作,按件计酬,每月能挣4000多元。有了固定收入,汪森的眉头也舒展了:“今年是我在社区工厂上班的第三年,在这上班不但方便照顾父母,公司还给缴纳了保险,这样的好日子,以前哪敢想啊!”
  小岭镇曾经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长期以来,外出务工是当地群众摆脱贫困的主要途径。自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不少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从深山举家搬进政府修建的安置房内,越来越多的工厂也扎根农村,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在这片深山里,社区工厂改变了一大批搬迁群众的生活。
  “现在不用为生计发愁了,还能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对于家住小岭镇下窑村的余胜利来说,能在家门口工作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自从2019年社区工厂建成,她就开始了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吃完早饭,骑车10分钟左右就到了社区工厂,下班后可以很快回家照顾父母和孩子。“我丈夫在南方打工,一家老小全都由我照看,现在月工资都能拿到5000多元,和在外打工赚得一样多,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操持家务。”余胜利笑着说。
  小岭镇位于矿区,这里的残疾人多。如何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社区工厂负责人卢小明一直在探索。社区工厂修建之初,她就认真走访周围群众,发现部分困难村民虽然身体残疾,但他们有着比一般人更想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于是她毅然加入到扶残助残行列中,将能满足生产需求的残疾人作为工厂生产的重要力量。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困难群众搬到了这里,住上了新家,我们得多在让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上下功夫,让贫困群众既能搬得出来,还能稳定下来。”卢小明说。在新的厂房还未建成前,她就积极组织员工的招聘培训。群众有顾虑,她就深入小区宣传;群众缺技术,她就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资金,协调场地进行培训。4年来,她通过“苏陕扶贫协作”黄金服饰加工社区工厂就业技能培训班,先后开展培训3个班次200多人。
  林丹家住小岭镇的李砭村,因手部残疾外出求职屡屡碰壁。在看到社区工厂招聘信息后,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也报了名,卢小明了解到她的特殊情况后,专门把她安排在了手部精细化操作相对较少的充绒和模板岗位,并亲自带好这个特殊的“徒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林丹很快成长为充绒车间的小组长。“真的很感谢卢经理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幸福的日子。”林丹言语间尽是对卢小明的感激。截至目前,社区工厂已吸纳6名贫困残疾人实现就近就业。
  据商洛玛威尔琦服装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樊朴介绍:“把工厂建在村头、岗位设在门口,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家门口的社区工厂,离家近还可以照顾家人,而且相对来说花销更少。”经过4年的发展,现在的宁商外贸服饰产业园已经可以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满足了当地移民搬迁群众“下楼有钱赚,上楼能顾家”的务工需求,解决了搬迁户、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
  但是随着订单量的激增,现有的工人已无法满足用工的需求,卢小明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今年的外贸订单已经排到了7月份,我们现有的工人很难满足目前的生产需求,希望有意向的村民能优先考虑我们公司,在这里实现自己的稳定就业梦。我们不仅有灵活的就业方式、完善的岗前培训、丰厚的岗位薪酬,还有一系列完善暖心的配套设施,让大家安心工作,开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