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村美民富看江山
——商州区实施“三百四千”奋力赶超行动系列报道之三
文章字数:1137
  本报通讯员 张 宏
  江山之美,美在生态“颜值”;江山之美,美在“气质”。由面朝黄土背朝天,从土里刨食解决温饱,到端着生态碗,吃上旅游饭脱贫致富,产业升级转型让村民实现了华丽转身。
  商州区落实市委、市政府“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中,重点培育“千名头雁带富领飞”,腰市镇江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力就是其中之一。
  “这几年,我们村在旅游配套服务上做文章,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让群众在优美的环境中实现增收。”站在江山风景区大门口,刘力环视着茂密的山林说,“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群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今年 49岁的刘力,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以改变贫穷面貌。“当时村里还是泥巴路,上学时骑个自行车遇到下雨得扛着走,黄泥黏着车圈,群众种的粮只能填饱肚子,日常开销靠养些牲口和林果出产,实在穷得没有办法。后来,我在西安开饭店,去新疆包工程,又返乡在市区开超市。”刘力说。
  村子穷,村民生活艰苦,吃江山山泉长大的刘力,不忍心看到村民在外漂泊打工。5年前,他毅然放弃创业打下的丰厚基础,回到村上带领群众一起致富。
  “当村干部的时候,家人并不支持,都认为工资低,工作累,养活不了全家。我父亲说得更直接,‘当村干部工资落不下还得贴赔钱,最后落一身骂名’。”面对基层繁杂的工作,刘力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面对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待,我豁出去了。”
  去年,因水灾造成江山村供水管道中断,李海峰经营的农家乐,无法正常营业。刘力立即安排水管员用大桶将水拉到农家乐门口。李海峰说:“我们支书每天早上挨家挨户统计用水量,中午前水送到了,一个多月时间天天如此。”
  从耕种为生,到吃旅游饭,江山村八组武显鹏是受益者之一。他在景区口开办了商店、民宿和农家乐,刘力积极联系对接旅游团,一年下来,武显鹏的收入在20万元以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刘力上任党支部书记后,他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晚上12点才休息,不是填表录信息,就是调解村上的矛盾。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开办农家乐、民宿30多家,开办商铺10多家,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景区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目前,江山村建成5.3亩150KW村级光伏电站,村集体年收益10万元;入股景区景交车36万元,村集体占股15%,年收益12万元;入股润科食用菌80万元,村集体年收益6万元;入股森弗企业20万元,村集体年收益2万元;入股绣球菌企业60万元,村集体年收益3万元;引进小龙虾养殖企业,村集体利用土地及资金30万元入股,年收益3万元;与景区合作发展民宿示范项目,村集体入股投资100万元,年收益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43万元。
  “我们在今后整体工作中,将与景区深度合作,开发陕西省第四批研学基地项目,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商州生态旅游名片,让更多的群众从旅游经济中实现增收致富。”刘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