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草店村的幸福密码
本报记者 赵有良 肖 云
文章字数:1201
  初夏,一场雨后,洛南县古城镇草店村花香弥漫,一丛丛玫瑰娇艳欲滴,点缀在绿树农舍间,仿佛在举行一场花的盛宴。五彩墙绘、花溪湖、坡岭花海等景观更是让人目不暇接,一名游人感叹道:“玫瑰小镇果然名不虚传。”
  草店村位于洛南县玫瑰小镇的核心区,全村9个村民小组,501户1802人,由原草店村、蒋河村合并而成,呈三条沟(坟沟、撞沟、蟒沟)一道川分布,是全县有名的米粮川。
  “为何叫草店村呢?”村支书罗根朝解释称,以前,村委会前面的这条路是古城到县城的官道,往来的车马众多,当地人就在路边搭了个草棚,供行人歇脚喝茶,村子由此得名。
  罗根朝1993年起任原蒋河村村干部至今,在他的记忆里,当年生活有三难:一是吃水难。先是挖坑蓄水,再到打井抽水,好不容易拉了水,天旱干枯,天冷结冰;二是出行难。草店村不是主要站点,每次进城要在路口等很久,车还不一定停;三是就业难,别说在家门口找活了,出门找活都难,工钱也低,有时辛辛苦苦挣的钱还不够来回路费。
  而今,从草棚泥房到花园小楼,从偏居一隅到四通八达,从就业难到招人难,草店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过去,官道两边种着水田,村民都在沟里住着,直到移民搬迁才陆续搬到路边。”罗根朝说,特别是2017年前后,洛南县着力打造玫瑰小镇,对草店村进行民居改造、庭院美化、基础设施建设、景观打造等全方位的重塑,才有了现在的样子。这一句话,道出了草店村蜕变的起因。
  以花为媒,名不见经传的草店村成了旅游村,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就业,也有外地人被优美的环境吸引前来投资兴业。目前,村上建起了1500亩樱桃采摘园、100个香菇大棚、500亩中药材及核桃园、300亩烤烟。“每条沟都有了特色产业,以前的坟沟成了坡岭花海,撞沟成了五色田园,蟒沟成了烤烟基地。”罗根朝笑着说,这些年,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脱贫户许文斌就是受益者之一。2015年,他因车祸伤到了右脚,不能再外出干重体力活,一家人断了收入来源,被认定为村上的贫困户。“自景区开发以来,我家也跟着沾了光。”许文斌说,经过免费培训,他成了村里的水管维修工,月工资1000元,媳妇应聘了旅游公司的保洁员,月工资600元。此外,他还承包了五色田园现代菌业产业园的5个香菇大棚,每个棚年收入1万元,一家人不再为钱发愁。
  村民余东朝也吃上了生态饭。景区流转了他家5亩土地,1亩1年给550元,他家8间房出租了4间给同村人开超市,1年房租6000多元。“我还办了个磨坊,加工绿色无添加的面粉,很受游客喜欢。”
  随着物质的充裕,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在同步提升。罗根朝说,最近,村上刚改造完成了景区沿线76户群众的厨房,采取新式和旧式相结合,砌的带有自动抽风机的新式灶,装了现代化的橱柜和抽油烟机,干净卫生又方便,每户还补贴1万元。
  “如今,村子变美了,产业兴起了,把人留下是关键。”罗根朝说,下一步,村上将根据县上制定的乡村振兴规划来发展,打造吃、住、赏、玩、购一条龙式产业链,让美丽乡村更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