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小 城 里 的 大 幸 福
本报记者 李小龙 王江波
文章字数:1584
  今年夏天,洛南县城和以往不太一样,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道路更通畅了,街道更整洁了,人行道和街角公园更贴心了。
  家住山水国际的杨曦每天出门散步时,总要和身边的朋友们夸一夸洛南县的沿河步道。杨曦说:“之前的河滨北路人行道非常狭窄,有些地方都被垃圾箱挤满了,现在出行环境越来越好了,行走在宽敞的步道上,美得很。”
  居住在河滨北路的王阿姨也是这“散步大军”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现在最喜欢吃过晚饭后在沿河步道散步。“在家门口就能欣赏满树碧绿、满眼繁花,是我之前一直梦寐以求的生活,现在的县城美太太。”
  说起洛南县城的变化,市民话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美得很!”“美太太!”。
  小城的夏天,除了散步就是赏花。郭馨驰是中心广场的常客,她告诉记者:“现在的中心广场修建的特别好,蓝天白云下的树影摇曳,让她能够暂时放下一天的劳累。”说话间,她用手机给天空拍了张照片。郭馨驰说,自己有空就会带孩子来这里,用手机记录孩子的成长和城市的变迁。
  “口袋公园”承载着人们的幸福,让市民拥有了一小片绿色的空间,可以漫步在树荫下,感受城市建设带来的幸福感。
  今年以来,洛南县围绕缺项,全力弥补设施短板,在西寺社区、西街社区广场路、西新街北段、尤河桥、陵园路等5处空地,建成了总面积2000多平
  方米的“口袋公园”。
  这些口袋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游憩场所,增加了城区绿地面积,还改善了城区节点形象,实现了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背街小巷既是城市的“里子”,也是城市的“脸面”。多年来,洛南县城区背街小巷道路坑洼、污水横流,群众生活十分不便。 
  “以前道路又窄又烂,下雨时经常一踩两脚泥,下水道等设施也不行。”焦宏文是洛南县勤学路一家理发店的老板,他的理发店已经开了近20年,见证了这片区域的变化发展。“现在走在路上感觉踏实多了,街道全部铺上了柏油,门头牌匾也整齐统一了,环境好了,生意也越来越好了!”焦宏文一脸笑意。
  “洛南县老城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通过3P模式融资2.42亿元,对老城区八纵八横16条道路的地下雨水、污水管网和7.15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进行改造提升,同步对供水、供气、供暖管道进行扩容改造,并完成了16条道路的人行道绿化亮化工程。”洛南县老城区地下综合项目管理处副处长梅治平说。
  今年82岁的陈廷华是一名退休职工,50多年来,他也见证并关注着县城的巨变。“我现在每天都在这儿锻炼。以前这里的沿河步道和临街人行道,乱搭乱建的现象十分普遍,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不便。提升改造后,洛南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沿河步道建好后,陈廷华老人每天都要沿着步道散步。
  据了解,洛南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一都四区”的战略部署,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了“两拆一提升”行动。拆除违法违章建筑447处2300多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坏广告1.3万多块。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投资1.8亿元建成英华路、东风路等3条道路;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建设桥,改造西寺桥、宁洛桥等3处桥梁,刷新5座桥梁;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2.4公里长的沿河人行廊道,实施了西城区总长5.3公里的道路“白改黑”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了沿街建筑的立面改造和门头牌匾改造。
  在实施老城综合改造的基础上,加大了城市绿化亮化的投入,形成了“一街一景”的城市面貌,通过提升改造,城市的夜景、全景风貌有了极大改变,城市功能更完善、环境更美丽。
  现在,洛南县城道路整洁干净,车辆往来络绎不绝;口袋公园里,老人们坐在长凳上享受着悠闲的时光;体育场草坪中,一群群可爱的孩子在这里游戏、玩闹;沿河步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在这里散步、聊天,洛南县城不一样了。
  一件件群众点赞的小事,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浸润着浓浓的民生情怀,更是群众幸福生活最有力的体现。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用心谋划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用情补缺、补齐城市短板,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洛南县住建局副局长樊鹏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