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农家女办起了养老院
本报记者 贾书章
文章字数:1707

  6月8日,记者来到商州区腰市镇杜村寻访农家女郭利婷创办的养老院。在村里,被一阵阵欢声笑语所吸引,循声找去,便找到了杜村养老院。
  进了大门,记者看到这个由村小学改建的养老院里,遮阳棚下的长桌旁,每位老人手捧一块蛋糕,一边吃蛋糕,一边说笑着。他们的衣服干净整洁,脸上笑意盈盈。
  在一旁,一位工作人员正在给80岁的杜恩娃梳头。老人笑着说:“利婷这女子态度好得很,每次吃饭,她都亲自舀饭、夹菜,她把我们这些不中用的老人当自家人看。我是看了娃的抖音才知道这个地方的,今年‘五一’假期,儿孙把我送来,我非常满意。这来了就不走了,就是要让利婷给养老哩!”
  杜恩娃老人一席话,说得院里的老人们又笑了起来。
  原来,正在给杜恩娃老人梳头的工作人员就是养老院的院长郭利婷。据她介绍,进院的老人大多数是本村人,一日三餐,都是老人们喜欢的饭菜。
  这一天是郭书霞93岁生日,她和儿媳妇都在养老院。儿媳妇以前在西安做面皮生意,听说郭利婷办了养老院,就回来给院里老人做饭,每顿面食都是她手工擀面,软硬适合老人食用,深受老人喜爱。郭书霞原来住在距杜村5公里远的庙沟水库山顶上,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听说郭利婷办的养老院很好,去年4月,她就和儿媳商量一块进了养老院。老人生日当天,孙子从杭州赶回来看望她,她感到很开心。
  92岁的董百载是周村人,儿子在外地工作,他不习惯随儿子住在城市的高楼里,今年年初进了养老院。董老每天利用单杠练习吊腿,坚持锻炼。他说:“这里环境好,很安静,她们服务也好,每天早起就把热水壶灌满放在床前。吃的主食是米饭、面条、饺子、稀饭,另外还有包子花卷等,比在自己屋里吃得还好!”
  杜村78岁的杜转运长期有病,经济困难。去年7月,郭利婷去看望老人后将夫妻俩接到养老院,每月只收200元生活费,并精心照料,直到老人因病去世。去年8月,杜村7岁的丫丫母亲病逝,爷爷奶奶身体有病,郭利婷将小女孩收养,并送小丫丫上学。来自商州区黑山镇的彭彩莲今年56岁,因智力残疾,镇村干部将彭彩莲送到养老院。在养老院的细心管护下,彭彩莲身体状况逐渐变好,她还经常帮助院里厨房洗碗、摘菜、打扫卫生。
  说到办养老院的初衷,今年50岁的郭利婷眼睛有点湿润。原来,她的爷爷奶奶很早去世,外婆慈祥和善,对她特别好,给她留下很深印象。2012年夏天,郭利婷的父亲生病,她们姐妹五人将父亲扶着送进医院。3个月后,父亲出院回家不到半小时就去世了,那一年,父亲73岁。郭利婷感到非常内疚和自责,后悔自己忽视了父亲的健康。后来每次回家,看到村里的老人们一个个独门独院,神情漠然地坐在门前,她的心里非常难受,就萌生了为村里老人养老的想法。最初,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利用自己家里四间两层的房子给村里老人做饭,让老人们吃了饭后各自回家。
  后来,朋友建议郭利婷办个养老院。2021年1月,恰逢村小学停办,她找村里以每月2000元租金将学校租下来,请村里几名妇女打扫房子,又给校舍做了吊顶,将所有房子进行粉刷。郭利婷拿出6万元积蓄,购买了20张床、20床被褥,安装了17台空调,又购置了热水壶、脸盆、洗漱用品等。2021年4月6日,养老院迎来了第一批18位老人。郭利婷和工作人员对待每一位老人就如自己的亲人一样,做他们喜欢吃的饭食;老人们身体不舒服就及时请医生治疗。郭利婷将养老院短视频发到网上不久,就有爱心人士来到养老院,给老人们送来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文艺爱好者还为老人表演了文艺节目。
  现在,郭利婷发动家人和朋友支持她的养老事业,并多方筹资20多万元改善环境,目前有床位50多张,入住老人26人。
  郭利婷曾和丈夫长年在外打拼,先后在大荆镇开服装店、在西安卖小吃。后由于公公身体不佳,去了南方生活的女儿那里治疗,婆婆陪同,郭利婷选择回家带孩子。在家期间,郭利婷承包烤烟20多亩,当时村上的长辈看到她整日忙碌,都劝她少务些烤烟,别太累了。烤烟时忙得顾不上吃饭,老人们把吃的送到她的烤烟炉前。后来她又和儿子在商州城跑起了蔬菜批发,奔波于商州城区与大荆、腰市镇之间。
  现在,郭利婷的大儿子已成家,女儿上初中,丈夫在无锡打工,一家人都很支持她的养老事业,让她没有后顾之忧。
  郭利婷说:“我希望农村养老问题能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我更希望农村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