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诺 言
余显斌
文章字数:1454
  照片很旧,七十多年了,照片里的婴儿仍清晰着,蹬着小脚丫,张着嘴哭着。哭声仿佛透过七十多年岁月,仍回荡耳边。
  过去,母亲常看照片,流着泪对他说:“这是你哥哥。”
  母亲说,你哥哥才生下来几天,敌人就打来了,部队得转移,可婴儿咋办?就送给了当地老乡。你爹对老乡说:“红军后代是种子,落在哪儿,就在那儿扎根吧。”然后,他们走了,远远地,听见婴儿哭声传来,直揪人心。母亲每次说到这儿,都唏嘘道:“取好了乳名,竟没来得及告诉娃儿的养父母。”
  在老家,孩子乳名必须父母取,陪伴孩子一生,没乳名,孩子如没根浮萍。
  母亲回忆着,和父亲对坐着,白发苍苍。谁能想到,这两个老人竟是当年红军中的战将,曾叱咤风云。在亲情面前,将军和常人无别。
  父亲就劝:“娃儿一定有名字了。”
  母亲很固执,大名可以养父母取,小名得父母取啊。
  母亲仍清楚记得孩子养父母所住地方在武陵,三间草房,门前有棵歪脖树。养父母善良厚道。新中国成立后,父母亲曾悄悄去了一趟,看见了孩子,已长大成人,当了教师,看见母亲喊阿姨,喊父亲大叔,问有啥事。
  父母都摇头,没事。
  父亲悄悄对母亲说:“人家养出息了孩子,凭啥我们去认啊?”于是,他拉着母亲的手走了,走过山嘴,母亲一跤跌倒,是父亲一路扶上车的。
  以后,母亲再不说看孩子了,父亲更是刻意回避这事。
  回避,不等于忘记。父亲离世前,手指指着远处,指着常德方向。母亲轻轻道:“放心吧,老赵,我是个战士,不会糊涂的,你放心吧。”父亲听了,安详地闭上了眼。
  父亲走后,母亲老得更快,有时一人坐在那儿,轻轻哼着儿歌:“小小娃娃,快快长大,拿着刀枪,打倒豺狼。”那时,母亲脸上带着笑。有时,母亲会拿出个旧木箱,轻轻抚摸着,这是她和父亲的唯一财产。
  木箱上有把铜锁,锈迹斑斑。
  他暗暗纳闷,箱子里是啥啊?父母的工资,除了交党费外,其余都捐了,能有什么呢?
  有人说是宝贝,他摇头笑笑。
  母亲是在一个下午离世的。那天,她要出院回家。回到家,老人坐在窗前,拿出那个木箱,轻轻哼起那支儿歌:“小小娃娃,快快长大,拿着刀枪,打倒豺狼。”母亲说,那是他哥哥出生时,她给编的儿歌,每次唱着,孩子就眨着亮亮的眼睛望着她不哭了,小家伙认得娘呢。母亲说啊说啊,傍晚时不行了,摸着木箱,拉着他的手叮嘱:“找到你哥……给他……”
  他点头,连连答应着。
  母亲闭上眼,这位九十多岁的老战士,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哭了,处理好母亲后事,就拿着那张照片,还有木箱,去了常德,到了武陵。那棵歪脖树还在,绿意一片,茅屋早没了,代之而起的是宽敞明亮的楼房。照片中的婴儿——他的哥哥已退休,头发花白,在菜园忙碌着。他轻轻喊声哥,对方抬起头看着他。
  他拿出那张照片,对方眼圈红了,在箱子里也摸出一张同样泛黄的照片——当年,照片洗了两张,一张父母拿着,一张留给了养父母。
  他将带来的木箱交给哥哥。箱子被慢慢打开,里面是一个破旧包袱,洗得很干净。包袱里面是一身小小灰布军装,婴儿穿的;还有一顶小小红军帽,婴儿戴的,上面缀着五角星。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的,已经褪色,显然,是母亲当年一针一线给婴儿缝下的,为了留念,一直带在身边。
  哥哥抱着衣服,孩子一样呜呜哭了。
  他也哭了,劝说哥哥,跟自己一起去颐养天年,爹娘在世时最不放心的是哥哥啊。
  哥哥没走。因为,婴儿衣服下面有一张泛黄的纸,写着一行字:儿啊,你的乳名叫“诺言”。
  哥哥说,听养父母说,爹当年曾说过,红军后代是种子,落在哪儿,就在那儿扎根吧。俩老在纸上写着自己乳名,就是希望自己能替他们坚守当初的诺言,替红军坚守当初的诺言。
  他流着泪走了,走了老远回头。夕阳下,远处立着个身影,如一座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