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妈妈的豆角架
王振环
文章字数:1357
  今年,妈妈92岁了,身体也多有毛病,常常头晕,特别是双膝关节很不灵活,动一下就疼,行动很不方便,吃的也越来越少,但她的视力比我还好,听力也很灵敏,记忆力仍然惊人,以前读过的文章总是能流利地背出来,算数还很是清楚。
  在兄弟姐妹之中,我和妈妈待的时间最长。从小到现在,包括上大学都是在商州城里,西安去的是少之又少。现在到了西安,分不清东南西北,西安城很大,望不到边也走不到头。如今,老母亲已是耄耋之年,我也年近花甲,常想起与妈妈度过的岁月,禁不住泪眼蒙蒙,感慨颇多。
  家里的农作物主要是麦子、洋芋、苞谷、大豆。农人都喜欢在苞谷地里套种豆角,豆角不是主粮,所以也得不到重视。农业社的时候,豆角种在苞谷地里也是借助苞谷的秆做豆角架,让它攀在苞谷秆上生长。后来分田到户了,自家地里的豆角就专门搭架,让豆角蔓沿豆角架攀缘而上,以免影响苞谷的生长。其实豆角架也就是一根木棍,插在地里,可高可矮。有劳力的人家从山里砍来又直又长的木杆,豆角蔓就长得长,结的豆角就多,没劳力的人家豆角架搭得矮,豆角蔓很快就长到架的顶端,然后又长长的垂下来,再沿棍子缠上去,就这样来来回回地长上去,掉下来,缠上去又掉下来,一苗豆角就缠得密不透风,阳光照不进去,结的豆角当然就少了。
  过了清明,妈妈就差我去砍豆角架。但小时候的我长得比同龄人个头矮,力气也比他们小,到不了山的深处、高处,自然也就砍不到又直又长的木杆子,即使砍到了也背不了几个,在浅山处砍到的,只有曲曲弯弯,比较短的木棍,力气小,一次扛回来的也就十几根而已。尽管如此,妈妈还是很认真地削一个打孔的木楔子,在地里打上孔,然后把木棍用力地插在孔里,并用锤敲实根部的土。摘豆角时,她总是要提起那团缠成一嘟噜的藤蔓,在里边仔细地找寻结出的每一个豆角。由于藤蔓缠在一起,里边见的阳光少,结出的豆角少又小,不匀称,吃起来口感也不好,而妈妈却如获至宝。我上初中时,见伯父家的竹园很茂盛,长在屋后很有意境。于是我就让伯父给挖了些拿回家,栽在了屋后的梨树下。妈妈看到了就说这会影响洋芋和苞谷的收成。农业社的时候,地都属于生产队,自家就只有一点点自留地,种点洋芋蔬菜之类的,地对于农家是很重要的。但在我一再的坚持下,妈妈就将竹子留了下来。
  头几年,竹子并不怎么长,总是小小的一丛,长出的新竹也很细很矮,也许这也是它的一种自我保护功能吧!因为这样,妈妈才没有在我走了之后将它除去。再到后来,我到城里上高中,农业社也分田到户了,家里的地多了,屋后的自留地因为房子遮挡,属背阴地,也就不再种洋芋了,竹子却悄悄地茂盛起来,新竹子一年比一年高,而且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开来,甚至家里的床下都长出了新竹。
  暑假回家,一下车在公路上就远远地看见大片的苞谷地里有一群林立的高高的竹竿,走近了才发现是自己家的苞谷地里搭的豆角架,原来是妈妈找到了竹子的新用途!我就跟妈妈说:“那么高的豆角架,豆角蔓长上去,结的豆角怎么够得着摘?”妈妈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兴奋,滔滔不绝地说,以前的豆角架太低,豆角蔓长不上去,被囚在苞谷中,长成了一嘟噜,不好好结豆角。现在好了,竹竿子长,蔓子缠着往上长,长上去了,见得着光了,结的豆角就多了,而且豆角长得又长又圆。摘的时候,把竹竿子拉下来,摘完了一放,竹竿子又弹回去了。妈妈的脸上洋溢着开心,有从未见过的愉悦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