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文字的妙趣
陈昆山
文章字数:1084
  自从有了文字,人类才真正步入文明的轨道。现在想来,创造文字的先祖,是多么的了不起。据《策海六书》《述异记》等书记载:文字之神的仓颉跟随黄帝南巡,登阳虚山顶,偶遇灵龟负书,灵感来了,仓颉仰观宇宙之变化,俯察鱼虫鸟兽之踪迹,于指掌间创造了二十八字,镌刻在玄扈山阴,引导人类,终止结绳记事。由此可知文字始于仓颉,仓颉造字于洛水之滨,洛南的阳虚山、元扈山可谓仓颉造字遗址。
  多年前,到洛南出差,洛南同学送我一幅仓颉造二十八字拓印本:“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至列世、式气光明、左互从家、受赤水尊、戈干斧芾”,很是清晰,至今藏在我的书柜里。当然,这二十八字至今仍在史学界争论不休,说法莫衷一是。但不管咋说,仓颉这位造字圣人,对后世的影响是源远流长的。
  文字对我们而言,是爱恨交加,成也可爱,败也有它。文字在鲁迅先生笔下,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文字可以让我们欢笑,也能让我们流泪。远的有韩愈的“文起八代之衰”,苏东坡诗词赋作,洋洋洒洒,如江海湖泊,韵味流长,滔滔不绝。近代梁启超有一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的文章,袁世凯出价十万银圆买断,让他不要公开发表,梁先生决然拒绝,可谓民国时期的一段佳话。对于文字,诗人余光中倒是一语中的:“我倒当真想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我的理想是要让中国的文字,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而作家的笔应该一挥百应,如交响乐的指挥。”比如他的小诗《乡愁》,散文《听听那冷雨》,对文字的揉搓和情感的表达,都是世所罕见的。也许,这就是文人责无旁贷的使命。
  文字是记录生活的,悟性高的,能点字成金,名扬天下;差些的,譬如我辈,就只能堆些辞藻聊以自娱。能用文字活灵活现把说过的,没说的,做了的,没做的,看不见的,摸不着的,统统细诉笔端,这样的游戏文字,不是才子佳人,就是风流名士,不说也罢。
  文字的只言片语,可以承载许多的信息,使心灵产生共鸣和碰撞。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寥寥数字诗一首,辛酸自成一幅画。同样是相思,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虽时隔数百年,却仿若昨日。翻译家朱生豪写给妻子宋清如“望你的信如望命一样”,几个字书尽全心,再多的情话都属多余。“见字如面”,无须多语,字,便是一个你!这,就是文字的无限魅力。
  这样看来,我们应该乐在文字游戏奥妙里,管她丑美,只需砸烂揉碎,任意拿捏,或许能撞出一丝火花来,也算给这无趣的人生添一点佐料,留一点念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