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北乡腰市
白 杨
文章字数:2525
  去城南给一位长者送行的路上,亚柱突然说,魏余娃今早火化了!我心里一怔,追问:“咋着哩?”亚柱说:“余娃周五下班从腰市回来,去龟山公园转悠,坐在台阶上歇息,来了个熟人,喊叫一起走,余娃往起一站,倒下去再没醒来。”过程就这么简单,这个噩耗,我怎么也不能接受,又怪罪亚柱不早给我说,连个送行的机会都没了。想起余娃,北乡腰市的那些事又一股脑浮现在眼前。
  一个人
  2007年9月,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被派往腰市镇主持政府工作。对于腰市,并不生疏,我先前就在马角山乡工作过,回城不久,马角山乡合并到了腰市镇。
  余娃从黑龙口到腰市镇担任工业办主任后,无论乡镇机构怎么改革,乡镇干部怎么调配,他都没有离开腰市。我问他,机构改革在动人,要不要往城跟前挪一下?余娃说,不想受那麻烦,腰市就美美地,老本行干起来得心应手。
  一个单位的工作,能不能干得出彩,关键看那一班人。余娃从工业办主任,改革后到经济发展办主任,虽然不是领导班子成员,但却用力支撑着领导班子。那时候,乡镇少车,下村工作主要靠私人的摩托车,也没车补。余娃包抓马角山片区,离镇政府最远。镇上工作会一安排,余娃领了任务,跨上摩托车一脚油去了马角山,任务不弄个差不多,是不回镇政府的。余娃是我的“铁杆硬腿”,这硬腿支撑着我在腰市的工作。每每布置完工作,不管难易,余娃没说过“不”字。马角山修路放线,阻力重重,就连几个村民小组长也将胳膊弯往外拐,余娃躁了,狠狠地训了那几人。训完,走家串户,弄清事情的缘由,摸透矛盾所在,知道从哪里系铃,从哪里解铃。余娃进,阻力退,矛盾解,线放了,路通了。
  一个老大难村,前几次换届选举都耍麻达,这次投票选举时,两个村民砸了投票箱,散了选票,乱了会场,选举失败了。时隔数日,按法定程序进行第二次选举,我要求余娃一同去。我们把会场选在学校院子,给十个村民小组提前划分好座次图,摆好凳子,让选民坐着开会,不得走动。设了两个秘密划票间,同时进行,没多大时晌,新班子就顺顺当当依法选举产生了。
  前些年,腰市有个硫铁矿,当时的民爆物品是镇政府先审批,再报公安局。余娃作为工业办主任,把第一关,他把爆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十分精准,爆破物资卡的掐尺等寸。第二关是分管安全的副镇长审核,轮到我,不用操心,签字即可,这样运行多年无差错。后来,审批权收归公安局,余娃脸上泛出按捺不住的喜悦,长长出了一口气。
  真是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我的“硬腿”余娃,说走就走了,我哭了。
  一件事
  2009年6月,我被调到北宽坪镇工作。
  有一天,纪委叫我,在腰市时的工作出问题了。两个村干部瞒哄着政府,享受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低保非常敏感,审批表最后一关需要法人签字,全镇群众的低保审批表摞在一起有四尺多高,民政办和分管领导已经签字,我最后审签。那时,我刚刚当上镇长,很认真,一张一张签字。清楚地记得,有个姓张的村主任也在其中,这主任干工作舍得下狠茬。村里修水泥路,路面宽度不够尺寸,家家户户都看着样儿不愿退让,工作推不动,这主任先砍伐了他姐家里的核桃树,等他姐上集回来发现了,找他论理,他却一口气跑到山顶上躲了一夜没回来。第二天,其他群众都砍树拆墙,水泥路如期完工。他工作硬,我们自然要好。他心在集体难顾家,家里穷,老婆一身病,我思想斗争再三,最终还是没同意他吃低保,当村干部,不能让群众戳脊梁骨。我自认为审得严格,可事发之后,才知道还有疏漏。两名村干部以老婆名字蒙混过关偷吃了低保。这事发酵上了陕西电视台《今日点击》栏目,给商州抹黑添乱,纪委给了我处分。每每想起这沉痛的教训,就想起余娃把关审批炸药多年毫无差错。不要说人和人差不了多少,我觉得,人和人的差距有时候是很大的。民政干部的责任心差工业干部太远了。我不怕丑,不怕短,走一处讲一处,让我的同事以我为戒,举一反三,不犯错误。
  其实,人这一辈子,一件马虎事都干不得。干了,翻船是迟早的事情。
  一句话
  没到腰市之前,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荆是枪杆子,腰市是笔杆子。意思说,枪杆子人杠火,好交往;笔杆子有文化,人难缠。到了腰市,才知道古镇历史的文明灿烂和古镇民众的文明素养。“笔杆子”是美誉。
  据记载,腰市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腰市寺庙多,上有观音寺,中有兴教寺,下有雪山寺,东有药王庙,西有普照寺。居于川道中部的兴教寺最具盛名,故称腰寺。后来,腰市改镇设区,工作人员在书写挂牌时,误将“腰寺”写成了“腰市”,挂牌的人急急忙忙挂了上去。因腰寺有街有集有市,倘且能讲得通,也就将错就错了。
  1925年,商县北区绅士解孝颖等积极倡导,在黄川双戏楼兴办“商县北区区立正本高级小学校”。首届学生90余名,课程新旧兼授,有四书、古文、算术、英文、历史、地理、体操、音乐、图画等。到1945年,学校历时20个春秋,有1400多名学生从这里毕业,为社会造就了一批颇有素质的人才。
  1925年春,腰市上集村郭志波、郭树谟二位老先生倡导创办了“商县腰市上集郭氏私立龙岗学校”,修建教室大房6间,又修建东西厦房10间。腰市川、板桥、李庙、马角、蒲峪及洛南县保安、永丰等地学生前来求学,学生猛增到250多人。县上每年会考,龙岗学校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947年,中央教育部部长朱家骅特发“兴学典范”牌匾一块,并亲笔签名为校长屈明伸颁发了“教学质量优良人员”奖状。
  1944年春节期间,住在商县城里的腰市、板桥籍人士解载祗、王克明等人倡导在腰市创办商县西北联合中学。三月初,商县私立西北联合中学成立,解载祗任董事长,王维明任校长,每年招生120名。1945年8月,陕西省教育厅指令为发展农业生产,商县私立西北联合中学改名为“商县私立西北农业职业学校”。学校从1944年创办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并入城内商县中学,历时5年,招收学生近600人,不仅解决了北乡青年读书问题,也为地方培育了一批人才。
  ……
  在腰市一年多日子里,我反复追溯腰市的文化渊源,深为腰市文化底蕴的厚实而惊叹,深为历代腰市开明人士致力文化教育而折服。我思考着,我们党委班子有责任用一句话给腰市一个定位,给腰市一个方向。研究确定了这句话:“文化之乡,文明腰市!”
  如今,腰市镇展翅腾飞,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离开好几年了,心底还是有个小小的愿望,希望“文化之乡,文明腰市”的文化基因能够传承下去,在新时代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