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实行“加减乘除”助力学生圆梦
本报记者 巩琳璐 通讯员 张 恒
文章字数:1167
  近年来,柞水县科教体局坚持把教育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创新推行“加、减、乘、除”工作机制,做实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助力寒门学生追梦成长。
  服务“做加法” 结对帮扶亲情化
  柞水县建立问题摸排下沉、宣传教育下沉、督战检查下沉“三个下沉”机制,将4200多名联户干部下派到全县9个镇办、82个村(社区),开展结对“联户联情”,走访20334名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和少年家庭,依法依规解决4994名困难家庭学生就学问题。针对家长表达就近入学、资助入学、贷款入学等诉求,县资助中心做好宣传引导,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累计排查梳理解决上学难问题483个。实施“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解决实际问题600多个,对40名残疾适龄少年儿童持续开展送教上门服务,21个易地扶贫搬迁点1645名学生优先实现了就近入学。
  审批“做减法”家长学生少跑腿
  柞水积极整合县扶贫、民政、残联、教育、学校等教育帮扶力量,在学生提交申请、困难认定过程中,实现困难学生家庭信息共享,由县级资助中心统一进行数据信息线上比对,并将比对结果直接分解到各镇办、学校。整合国家政策性资助、企业及社会爱心人士临时性资助材料,全面推行证明事项承诺制,明确各类资助所需的事项清单、注意事项、公示标准等内容,推行一次证明,全学段管用,最大限度地“减证便生”。率先在全省推行贷款线上远程办理,暑期续贷手机操作3分钟,后台复核3分钟完成。对交通不便、手机没有信号的家庭学生,县资助中心专人上门服务,2022年暑期,共为46名学生办理了上门续贷手续。
  资金“做乘法”多管齐下聚活水
  针对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实际,柞水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发挥人脉资源优势,积极向上级争取,力求更多教育项目、扶持资金、师资力量向柞水倾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帮扶作用,积极争取苏陕协作帮扶资金等资金支持,协调引导陕投集团等资助困难学生,累计筹集捐助资金1800多万元。统筹县总工会等部门帮扶力量,成立柞水县各界爱心济困协会,联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慈善机构,精心打造“金秋助学圆梦”资助项目,累计发放资助480多万元,1600名学生受益。
  助学“做除法”求得最大公约数
  柞水县坚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刀刃上,建立起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校摸排机制、以村组为单位的家庭摸排机制、以帮扶干部为单位的复核摸排机制、以省教育精准资助系统为单位的网络比对摸排机制,保证资助精准率达到100%,做到一个不漏、应助尽助。坚持普惠、特惠相结合,以重点监测户、已脱贫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为资助主体,兼顾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残疾人家庭、遭受突发变故家庭、城市低保家庭子女及孤儿等困难群体,努力让每个有困难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帮助。实施归口管理,健全完善学前、义教、高中、高职、高等全学段教育资助体系,严格落实国家助学政策,落实全学段资助12.92万人次8971.51万元,办理助学贷款5690人4248.54万元,从学前至大学新生,资助覆盖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