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新生儿科里的“临时妈妈”
本报通讯员 南 星
文章字数:1307
  俗话说:“金眼科,银外科,哭哭啼啼新生儿科”。喜欢孩子,仿佛从来都是人类灵魂深处的本性。2010年7月,自参加工作起,辛青青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新生儿科,从此便肩负起临时妈妈职责。
  新生儿科是洛南县妇幼保健院的重点科室,刚参加工作的辛青青每天辗转于各个暖箱之间,仔细观察每个小宝宝的精神状态、摄入奶量,捕捉和判断小宝宝病情的细微变化。她单薄的身影在病房百米楼道里走出了万里征程,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印迹。
  第一次值夜班,辛青青为一位气管插管的患儿护理时,患儿一阵咳嗽,气管套管里喷出的分泌物溅了她一脸。她先帮患儿吸尽气管中的分泌物,然后再清理床单上的污秽,等她耐心细致地做完这些时,已经满头是汗。
  为学习最先进的护理知识,辛青青通过书籍及网络不断地吸取养分,把学到的新理论、新知识及时运用到新生儿护理实践中。通过反复学习实践,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了股静脉留置针、腋静脉留置针,特别是针对肥胖患儿的静脉穿刺。
  一次,新生儿科收治了一名10斤重的新生儿,由于孩子过胖,血管不明显,当班护士扎针未成功,家属很着急,情绪也很激动。辛青青立刻把哭闹的患儿抱在怀里,用她的大手紧紧地包裹住孩子的小手,孩子就像是感受到来自大手的安全感,突然就不哭了,凭着丰富的护理经验,穿刺顺利成功,静脉推糖,孩子的低血糖症状缓解,她和家属顿时松了一口气。
  2014年2月,辛青青被任命为洛南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护士长。她没有因此而骄傲,而是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
  一天深夜,31岁的孙女士怀孕24周多,因不明原因宫缩早产。刚出生的小宝宝只有成年人一个巴掌大,身上的皮肤又薄又透,几乎能看得清一根根细如发丝的血管。
  新生儿科主任焦小平焦虑地说:“胎龄这么小的宝宝很少见,他需要度过呼吸、消化等多重难关才能够正常存活下来。”但小宝宝的母亲孙女士因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很难怀孕,小宝宝的降临无疑对全家人是莫大的惊喜。而保温箱里的小宝宝,对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不但是挑战,更是考验。
  身为护士长的辛青青挺身而出,亲自担任小宝宝的责任护士。她为小宝宝配备了先进的呼吸机、保温箱等设备,在温箱中布置了一个模拟子宫的环境,帮助小宝宝恢复。为了避免感染,小宝宝使用的都是经过高温灭菌消毒专人专用物品。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宝宝的病情总是起起落落,但她一直寸步不离,直到孩子转危为安。从需要有创呼吸机到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再到鼻导管吸氧,在辛青青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小宝宝的情况逐步好转。
  2021年12月,西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辛青青主动请缨,在支援西安的38天里,她和队友们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上级交代的工作任务。“看见患者把生命托付给我时期待的眼神,面对那些转危为安的生命,我感到欣慰、无憾、无悔。”辛青青坚定地说。
  行胜于言,遇到抢救病人时,她总是冲在最前面。生活中,她乐观开朗,积极支持爱心公益事业。2013年冬天,正在备孕期的她,从洛南坐班车奔赴西安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个年轻生命。
  今年4月,辛青青被任命为洛南县妇幼保健院总护理部主任。“荣誉属于过去,追求永无止境。”辛青青说,“每一天看着病人治愈离开,迎接新生命到来,这就是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