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建强平台载体 提升支撑能力
——科技创新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
文章字数:4048
山阳电子信息产业园

国家科技特派团镇安团板栗产业组专家在镇安县指导产业发展

柞水木耳技术研发中

商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

秦创原商洛飞地孵化器

  在全省率先建成秦创原商洛飞地孵化器,省、市相关领导多次调研指导,一致表示肯定。商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为商洛增添一块“国字号”招牌。柞水县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属我省首家。全市有省级高新区2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8家、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2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6家……这是商洛市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交出的成绩单。
  近年来,商洛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机遇,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合作与交流、建强科技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为重点,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为促进全市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
  创新模式 吸引资源 建强平台载体 激发创新活力
  有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如果说科技赋能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是一件衣服的左右两襟,有了创新平台这个“纽扣”,扣上之后,便会达到“1+1>2”的效果。
  在商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便是这枚“纽扣”。
  自融入全省“秦创原”平台以来,商洛坚持“12375”建设思路,打造秦创原(商洛)创新促进中心,建设秦创原商洛飞地孵化器和秦创原(商洛高新区)孵化器两个创新孵化基地,搭建秦创原(商洛)创新驱动网络平台、秦创原(商洛)科创服务平台、秦创原(商洛)成果转化平台3个创新平台,推进六县一区协同融入,实现秦创原与政企、产业、人才、园区、金融5个融合,创出创新驱动新体系、科技管理新模式、创新发展新路径,以“秦创原”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正成为商洛的生动实践。
  自2021年以来,我市建成秦创原(商洛)创新促进中心,与秦创原总窗口建立了全面合作机制,与西安交大、西咸新区签订《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校地合作框架协议》等
  协议,聘请中科院张宏福等8名院士担任专家顾问,“政产学研金”有机融合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在西咸新区和商洛高新区分别建设集孵化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秦创原商洛飞地孵化器、秦创原(商洛高新区)孵化器,入驻盘龙制药等4家企业及4家产业研究院,组建博士项目团队15个,成立科创公司8家,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支持下,通过“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发展模式,不断促进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随着秦创原(商洛)创新驱动网络平台建成运营,在揭榜挂帅、科技服务、科技政策3个服务平台,创新主体、科技人才、创新平台3个数据平台以及35578项科技数据的支撑下,商洛科技服务能力迈上了新台阶。2022年5月,平台发布了盘龙药业技术需求揭榜挂帅信息。陕西科技大学完成揭榜,此项揭榜挂帅项目完成后,将为企业创造约2000万元的经济效益。“秦创原”科技之火,在商洛大地已呈燎原之势。
  抓住关键 精准发力 让企业稳站创新“C位”
  企业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应,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近年来,商洛市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可充电的钥匙扣照明装置(外观设计)”专利荣获“2021年陕西省专利奖一等奖”;盘龙药业成功上市,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9%,居全省第二。商洛众多企业持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创新态势,不断提升着产业基础实力和城市创新能力。
  科技型企业喜报频传的背后,得益于商洛牢牢把企业放在第一创新主体的地位,全力支持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和技术转化推广,以科技创新成果赋能市场开发,改变科技创新与市场效益“两张皮”的现象,实现创新驱动向市场端、需求侧精准传导,为企业高质抢占市场、获得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培育认定新材料、绿色食品、健康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263家,专精特新企业21家,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68家。围绕“3+N”产业集群急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精准靶向攻关,先后完成“柞水木耳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和示范”等45项重大关键技术,实施“两步法钒铝合金生产工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2项,培育了以柞水木耳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产业,科技型企业年产值达83.1亿元,贡献税收3.69亿元,成为推进我市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集聚人才 解难添智 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地
  人才,是科技创新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育好梧桐林,引得凤来栖。为了让人才集聚裂变,有力推动市域发展蝶变跨越。近年来,商洛突出产才融合,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吹响了打造秦岭南麓人才创新高地的嘹亮号角。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我市利用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5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以及68家高企对人才的需求,通过秦创原平台,先后培育“科学家+工程师”团队12个、“新双创”队伍团队17个,引进高层次人才427名,引育初、中级技术经理人306人,充分发挥人才“智囊团”作用,帮助企业“破题发展”;积极对接国家科技特派团50名科研专家和科技人员,“组团式”驻点丹凤等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精准服务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本土人才培养帮带;建立500名科技人才库,组建市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7个,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1531名,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点300个,推广新技术460项,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员6万余人次,辐射带动农民群众50.68万人,使科技特派员驻点村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达10%以上。李玉院士科技成果转化的巨大成效——柞水“小木耳、大产业”更是享誉全国。
  如今,枝繁叶茂、蓬勃涌动的人才队伍,实现了从李玉院士与柞水木耳的“一枝独秀”到千名人才创新创业的“各领风骚”,一项项技术突破像一粒粒载有创新梦想的种子,扎根于芬芳的泥土里,静待花开,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回首过去,商洛科技人交出了一份骄人的成绩单。
  展望未来,商洛将聚焦“一都四区”建设,以建设“科技之城、创新高地”为统领,加快打造商洛“一心三区多点(一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三区:商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辐射带动、商洛高新区创国高、山阳高新区提等升级,多点:六县一区协同创新)”创新格局,形成创新化、高端化、产业化、协同化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创新生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展现更大科技力量。
  以建设“秦创原”为统领,壮大首位产业集群。在商洛高新区建设以服务高成长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融汇科研服务、科技咨询、科技投融资、人才交流、科技路演展示、科研中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市科技创新的总窗口和总平台——科创大厦,对内择优推荐创新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对外招引高校、科研院所入驻,聚焦“3+N”产业集群和17条重点产业链,对重点产业核心技术需求开展“揭榜挂帅”科研攻关,研究成果在商洛就地转化或产业化,逐渐形成一条完整的“孵化—加速—研发—中试—产业化”科技创新链条。
  以西商一体化为牵引,汇聚各类创新资源。全力推进科技创新西商一体化发展,向西安借势(秦创原)借地(西咸总窗口)借智(人才),提升西安、商洛“飞地孵化器”的孵化和服务能力,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的核心骨干提供科研服务,把高校、企业的骨干、精英休假时想干的研究、产业带到商洛,从而构成实体产业。
  以培育科创平台为支撑,打造产业发展引擎。聚焦新材料、绿色食品、健康医药、清洁能源、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领域,支持行业部门、重点产业领域及科小、高企,发挥自身研发、技术、资本等优势资源,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上下游新型企业,组建一批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形成全产业、全体系、全覆盖的新型科技智库群。
  以增强创新能力为保障,提升市场主体质效。深入实施科技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建立科技型企业信息库,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的企业梯度培育链条,采取“企业+科技+服务”的科技型企业培育服务模式,打造形成一批“有块头、有品牌、有后劲”的创新主体。力争到“十四五”末,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100家。
  以打造人才品牌为导向,构筑人才发展高地。落实陕西省创新人才攀登计划,做强“商山英才”人才品牌。打造“专家产业品牌”,以李玉院士与柞水木耳为模板,重点选取新材料等领域,靶向研发、引进转化、规模生产,打造新的知名产业品牌。建设秦创原(商洛)引智服务站,聚焦全市17个重点产业链,以“量身定制”“一链一人一策”等方式,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培育一批技术经理人队伍,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3+N”产业专家服务站,在县区、产业园区探索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为各类科研人员搭好创新创业的舞台,使商洛成为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科研实践主战场。
  以优化科技服务为抓手,转化应用科技成果。以秦创原(商洛)网络平台和市县两级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为骨架,线上加大“互联网+”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平台、信息咨询与发布等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力度。线下依托市县两级8个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培育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打造线上线下“一站式”科技服务“超市”,提高全市科技服务水平和技术创新及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以高水平开放合作为助推,加大科技交流力度。树立大科技观念,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科技项目、人才项目、专家工作站、创新创业团队、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创业就业平台、技术培训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建立“政策+人才+技术+载体+资本+服务”六位一体科技招商模式,借助秦创原平台,策划包装一批含绿量多、含新量足、含金量高的科技项目,重点在南京、西安及粤港澳大湾区等科创资金、项目、人才富集城市,开展科技招商,引进优势企业和项目落户商洛。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商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商洛科技人将永葆“创”的精神、“新”的劲头,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向着更高目标踔厉奋发,笃定前行,以科技创新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策划:商洛市科学技术局 组稿:温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