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又见岭上菊花黄
王卫民
文章字数:3100
  太阳依旧挂在空中,却没有那个季节的骄横。整整一个夏天直到初秋,州城人经历了多年少有的燠热。大街上除了人的嘈杂就是空调的“呼呼”声了。几多无奈和哀怨,不时看一眼天空,可总是失望着又一叹息。天空的云彩斑斓,没有一丝下雨的意思,热浪从脚下升起在大街涌过。知了们的叫声渐渐弱下去的时候,天凉了。最后一声蝉鸣戛然而止,人们已经换上了秋装。
  州河一泓秋水,清澈碧透,小白鹳徜徉在州河湿地,悠闲自得,曾经的河汊成了今天的两河口公园。涟漪细浪,弥漫着的水草气息中透着阵阵菊香,令人几分陶醉和神往。
  巍巍的麻街岭是州城的西屏障,熊耳晚照的景观就是麻街岭的南缘。早年长坪公路沿着丹江河北岸,车辚辚马萧萧,一路向西的时候,“仙娥叠翠”就是今天的水库位置。人们常常记着的是“野人沟”“石咀庙”。至于麻街岭一词的经常出现,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因二龙山水库的公路改线,后从麻街小镇过丹江河,弯弯曲曲水蛇腰似的盘上岭,眼前豁然开朗,烟岚氤氲,南秦人家临河而居,炊烟袅袅,沿凤家山,经上河,穿构峪而行,依然拐来拐去。
  一道荒岭进入人们生活,也是千百年的机缘。那时常常是骑自行车回故乡,骑到上河村核桃园的缓坡,剩下的路就只能推着车行了。就像早年祖辈耍扁担,赶路歇脚,惯常都有个点,我回故乡之路歇脚点就是岭头大豁口路边。对面是北坡飞播林,苍绿含黛,一眼望不到头。落日处是库区的水岸人家,院落里绰约的人影如蚁,手扶拖拉机像急促的节肢虫。春风里崖畔上的山桃花,林下的地丁花,坡塄上迎春花,目不暇接中辨不出是谁的馥郁芬芳。再跨上车子时,迎面而来纷飞落英五彩纷呈,发间、眉梢落着残红,那份惬意成为“故乡之路”的最美记忆。
  到了秋天的这个时候,满目灿黄的麻街岭有着属于它独有的妩媚。要不是野菊花,平日里谁还在意生于荒野沟壑杂草中都有什么花。绿茵如毯或是山涧石缝,菊的幼苗就随着日月星斗,把植根大地的生命交给风霜雪雨,从来就不奢望能被人们记起,被花匠施肥、剪枝、浇水,或有类似“玉堂春”“狮子球”“金丝菊”一样动人而登大雅之堂的芳名,唯有称为“野菊花”,形象而写真。几枯几荣,栉风沐雨,只要到了这个季节,拦都拦不住地绽放了。摧残和遗忘的委屈,一股脑儿用绽放自己而消解。花开一株时还显得有些拘谨,甚至委琐、自卑,接地连天一片灿黄的时候,竟是那么的气势磅礴,随风摇曳,翩翩起舞,从河边水岸到沟壑山涧,谁也无法阻止季节的力量。这种韧性绵延的花性,慷慨无怨言,而对人们美的给予,接连着人间烟火,恰恰无愧于“野菊花”这一称谓。有人说,世界上所有的花都是舞台上的表演者,这里就是“野菊花”的舞台。怀着几分虔诚到麻街岭去看野菊花,有太多的回忆。那年刚从学校回村,“学生气”一时难改,手不离书,上工歇脚时别人抽烟,磨洋工,我却翻书看,管着几百口子人的队长极不高兴。三伏大热天“学罗田,赶英山”的麻街岭治坡万人大会战,如火如荼。从杨峪仁治、构峪到麻街岭到处是挖鱼鳞坑的农民工,我被抽去治坡了。军事化管理,上下工都是以号为令,是那么轰轰烈烈,激情燃烧。那时,岭上没有几棵树,属于荒山野岭,更不用说什么“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正午骄阳似火,我撅一把菊花叶在手里揉成泥糊糊凑上鼻子,沁入肺腑的清香,提神醒脑。歇息了,找一灌木丛,躺在草地上,把菊叶糊糊贴在额颅,冰冰凉凉,有草蚂蚱“吱吱”叫着,从脸上爬过去,撒下一滴尿液,竟没有任何气味,悬崖畔上的苍鹰受到了人们的打扰,久久在空中盘旋,叫声凄唳。
  没几天,我被抽到指挥部政工组搞宣传。至今还能记得我写的那破诗“……巍峨的秦岭蜿蜒的山,在浩荡的春风里,擂起……”那正是我怀揣梦想的年龄。
  几年后我才得知京夫老师那时也在山上采访、体验,当年《陕西文艺》上他写的短篇小说《高度》就写的治坡会战。
  几十年过去了,麻街岭早已旧貌换新颜,郁郁葱葱的林子和美丽的卧佛山融为一体,烘托着峻峭的岱北牙、熊耳山。
  站在岭头,迎着微微秋风做深呼吸状,菊花香会消除不明状的委屈和憋屈。风动的林梢中,那些最早知秋的爬山虎,曾经是多么喧闹与张狂,却经不起一场秋风,叶子没有由绿到黄的过程,一下子就红了;叫作“剪枝棍”的灌木丛,浅黄渐渐变红,与野菊花同在一面坡上为秋天作画;混在菊花中还有一种叫作千里光的植物,是一种清热败火的草药,花儿和菊花一样的黄,这花开得比较早,花期长,没任何气味;另一种叫作“旋复花”,不过这种花的花蕊比花瓣儿还大。
  水库的小气候为植被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潮湿的雾岚从水面升起,当飘到这里的时候,树叶就挂上了露珠。日复一日,这里的森林就茂盛了许多。如镜的水面在没有雾气的时候,烂漫在岭上的菊花、红叶和苍翠的针叶林就倒映在水里,如诗如画,梦幻般的美好和旖旎。
  每当秋阳喜喜色色从龙山双塔越过,岭上的野菊花最早享受到第一缕阳光。采菊花的人蹚两裤脚露水,怀着换钱的美好和喜悦,脸上的笑容和花儿一样灿烂。我打小就见哥哥和姐姐采菊花换学费,那时候每斤才几毛钱,可菊花的香气深深留在我记忆里。母亲为我做了菊花枕,说菊花枕好嘞,能明目清心……几十年过去了,她老人家早已作古,也许因菊花枕,至今我耳聪目明,从不困惑,不郁闷,无烦恼。
  再去麻街岭,早已找不到当年挖的鱼鳞坑了,山坡上演小节目的石砌平台已是草长莺飞,松树成林。采一把菊花,却认不出是不是年揉菊叶糊的那一株……
  岭头有条麻仁路,白光光的水泥路边簇簇拥拥菊花璀璨得令人几分陶醉,无人打扰的最后一群小蜜蜂依旧在忙着采蜜。从麻仁路的一个小弯处有条小道拐向一个大上坡,密扎扎树影下的路直直通向一个山洼,到了平缓处,竟然是一处住着几户人家的大平台。柿叶已经落了,红彤彤的柿子压着枝头,蔚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大田里的庄稼已经收过。土瓦屋人家背靠着麻街主峰,也叫圆疙瘩山。常说“梁头风大”,人还感觉不出的时候,却有阵阵松涛滚过,菊香扑面。有年春天,我和朋友来过这里。台田、洼地、绿油油的麦子映衬着地坝子上盛开的桃花。有小溪流从地坎水沟淌过,林子里的鸣转和啁啾,平添着恬静和闲适。走过地坎是一排排整齐的翠柏,笔挺端庄,旁若无人,似乎是在为小山村站岗的卫士。透过林窗,远远望去是水光潋滟的丹江河,看不见人影儿,听不见鸡鸣狗吠,只有明亮的水光和缠缠绕绕的炊烟。顺着铺满野菊的小路,走进混交林,已经泛着浅红的山毛榉叶子,使林子有了浓浓秋意,爬上树梢的葛藤和五味子叶子已经成红色了。林子外边是麻街岭悬崖绝壁,也叫阴坡,阴坡上的菊花开得迟缓,菊叶翠绿,野菊花的灿黄中泛着有点迷离的绿影,簇簇相拥时,有些怯怯的温柔。紧挨林子,有几块撂荒地,或许也曾经种过谷子,种过荞麦,荒郊野岭上稼穑五谷,承载小山村希望的沃土撂荒了,被在远方城市打工挣钱的后生们永远忘记了。野菊花捷足先登,早就占据了这里。
  一只硕大的野羊鹿大概听到了我的脚步声,机警地抬起头,白嘴唇,土红色脊梁上一道黑绒毛线直到尾部,腹部呈浅白色,它大概正在以野菊花为午餐,绿黄的汁液挂在嘴角。我有些惊喜,停了脚步,它还是飞快地跃起,钻进林子,远处林下灌木藤蔓一阵窸窣之后连影子也消失了。
  菊花枕只是个说词,每年都有这个季节,摘回去了用报纸摊开窨在书房一角,香溢书房,惬意爽心,随着时间,鲜香依旧的菊花睡着了的时候颜色也就变了,只有淡淡的幽香还在弥漫,妻子要换新菊花装枕头。我说我的头又不是杵子,再枕些日子。
  暮色悄然降临,麻街川河道人家煮晚饭的炊烟又起,本来就有些隐约的红门河桥和家门口的川口桥,已是模糊的影子,须臾间有了恍惚的车灯。当离开小山村时,天色完全暗下来,村子里仅有一户人家窗户亮着灯。我的心情一下子又沉重起来,不知为小山村悲悯什么?
  我从麻仁路拐到大路上,已是万家灯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