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更加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本报评论员
文章字数:1373
  “二十条优化措施”要求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要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措施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这是在控制社会成本和提升防疫效率之间找寻出的最优解答。
  三年来,我市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最短时间阻断疫情传播,未发生规模性疫情。当前,我市局部地方出现确诊病例,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市上下要严格按照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科学防疫,提高防控效率,集中力量打好重点地区疫情歼灭战,防止疫情规模性反弹。
  要做好常态化监测预警。进一步落实好“四早”,加强对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医疗机构等重点机构和重点人群的监测。快速把风险人员精准识别出来,做到早发现、快处置,有效管控和服务。同时,继续发挥好村组、社区网格化管理作用,做好联防联控工作,加强风险人员排查,坚决做到人员查清、责任落实、管控到位。从实际出发,动态调整完善防控办法,科学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做到精准封控,努力在最短时间、以最有效的方式阻断疫情传播。
  要坚持科学精准管控。针对病毒快速传播特点,优化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转运等各环节工作,尽快把风险人员筛出来,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果断的措施、更加迅速的行动,坚决控制住疫情。规范管理集中隔离点、定点医院等涉疫场所和学校、商超、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人员密集场所,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等措施,强化市场主体监管,提高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能力,坚决克服简单化、“一刀切”,坚决整治层层加码问题。
  要完善应急处置体系。加强防控指挥体系建设,细化操作流程。隔离点转运车辆、工作专班、核酸检测、防控物资、后勤保障等配套资源力量要常态化待命,一旦发生疫情,要快速反应、果断出击,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防控效果。建立在应急处置状态下的医疗服务运行相应的安排机制,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及时对他们在疫情处置过程中的就诊做出相应安排。 
  要加强人员力量和物资储备。要强化对核酸检测力量、流调力量、隔离资源以及对流动人员管理的统筹,并做好与城市规模相匹配的医疗救治能力的储备。建立生活物资保障体系,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最后一米”。根据老幼病残孕等重点群体需求,制定相应的保供方案,满足封控隔离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要进一步夯实责任。把防控责任落实到最末端,落细落实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点位的工作,从严做好高风险区和居家隔离、健康监测人员精细化管理。持续打造强大的社区治理防线,将城市治理的工作重心下移到社区,提前掌握、动员区域党员、企事业单位干部力量,做好疫情防控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在发生疫情时,能够更好、更高效地处置。
  要着力抓好宣传引导。督促群众落实个人防护责任,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读,使大家牢固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自觉接种新冠疫苗,形成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才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