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做好采访准备工作 让新闻更加有温度
王 聪
文章字数:913
  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往往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可见采访是新闻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新闻采访活动中,报道思想的明确和新闻线索的获取,并不意味着采访活动就能顺利进行,也不意味着前期确定的采访目标就可以实现。要使采访过程取得理想效果,除了精心策划外,记者还需精心做好采访准备。
  真正意义上的采访或谈话访问,是采访双方知识的互换和情感的交流。采访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正是这种特殊性,使得新闻采访比一般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采访活动进行得慢与快、好与坏,是对记者理论、政策、知识及各方面能力、经验的综合检验。要使采访事半功倍,记者应在采访前、采访中、采访后等方面多加留心,精心做好采访准备,既包括平时的准备,也包括临时准备,也就是平时要“多烧香”,临时也要“抱佛脚”,切实做到“平战结合”。
  平时准备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准备。平时准备,指的是不以某一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一要做好理论准备。记者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系统、有针对性地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确保“三观”正确。二要有政策的准备。要熟悉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熟悉自己分工负责报道领域、战线的具体政策。三要做好知识储备、新闻素材的准备。记者的工作是“立体的”,要随时留意与新闻采访写作有关的各种知识,有时甚至要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要了解正面的、反面的,完整的、零碎的,需要做好文化、社会、历史、人物等各种知识的储备,也包括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持续关注。一旦需要采访当事人,就可以对采访对象、所涉及事件发生的有关方面,做到心中有数,提问有的放矢。
  临时准备,是指以完成一次具体报道任务为目的的采访前准备。临时准备需要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材料,打有准备的仗;要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并准确判断心理差异,从而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采用比较合理适当的采访方式和技能;同时还要适时拟定采访计划或提纲,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这样才能审时度势、从容不迫、一气呵成,较好地打开采访通道,高质量完成采访任务。
  得心应手地运用采访技巧,是一名优秀的记者所应具备的素质,但这种素质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实践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