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用真情书写乡村振兴壮丽篇章
——记商洛日报社驻商南县金丝峡镇二郎庙村第一书记马泽平
文章字数:4874

和群众拉家常

妥善处理邻里纠纷

马泽平(左)在村史馆里讲村史
  本报记者 胡 蝶
  武关河从丹凤蟒岭出发,一路百转千回,在它和丹江的交汇处,坐落着一个小村落——商南县金丝峡镇二郎庙村。隆冬清晨,温润的武关河水汽氤氲,笼罩着二郎庙村,而此时,马泽平已与往常一样,带着驻村队员奔走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
  2021年7月,马泽平被商洛日报社选派到二郎庙村担任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两年来,农民娃出身的他满怀为民情怀,肩扛使命担当,用心用情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真心换来老人笑
  刘孝英是商洛日报社帮扶工作队驻二郎庙村后,马泽平认识的方家沟组的一个脱贫户。第一次入户,他没见到刘孝英一家。
  2021年深秋的一个清晨,天上飘着小雨,空气中带着几丝寒冷,马泽平再次到方家沟组开展入户遍访。走进一农户家,只见一位身材矮小、满脸皱纹的老太婆眼睛紧紧地盯着他,就像防贼似的,身边一位衣着凌乱、佝偻着身子的老人,左手不停地抖动,说话哆哆嗦嗦。经周围的邻居介绍,马泽平得知她叫刘孝英,是一个智残老人,身边的老人是她的丈夫,叫李兴林,几个月前得了帕金森氏综合征,住院回来不久。马泽平和同事正要将帮扶联系卡贴上墙,刘孝英一把将卡片抢去,撕掉,并把马泽平一行三人往屋外推。这次入户之后,马泽平才知道,刘孝英一家4口人,儿子李军在媳妇离婚后离家出走,和家里失去联系,至今下落不明,12岁的孙子乐乐都长成这个家里最高的人了,5年来没见过父母一面;女儿李霞远嫁贵州,家境也不是很好,又有两个小孩,很少回来。一个因帕金森病失去劳动能力,一个智力一级残疾,还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孙子,怎么帮扶?这是驻村第一书记马泽平入村后最头疼的一户脱贫户。同时,马泽平还得知,多年来因缺乏有效证明资料,本应63岁的刘孝英,身份证年龄比实际年龄小10岁,以致无法享受养老保险。
  在村上进行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中,马泽平及时将刘孝英家的情况反馈村委会,通过上报,将刘孝英全家纳入重点监测户。为了帮扶方便,马泽平亲自担任刘孝英一家的帮扶责任人。第三次入户,马泽平带着慰问物品,和村干部一起,马泽平还特意带了两个文玩核桃,指导李兴林搓捏核桃锻炼手指力量。看到马泽平的善意,刘孝英老人才放松了对他的警惕,面露笑容,嗫嗫嚅嚅地说:“咋了啵?拿东西做么事咯?”
  马泽平向记者回忆说:“那一刻,刘孝英的笑容让我至今难忘,尽管笑容里刻满了深深的皱纹,但那是一种接受,也是一种认可。在寒意渐浓的深秋,在异乡的清晨,能收到这样一个笑容,那就是最珍贵的礼物。”
  对马泽平来说,三次上门,能让一个一级智残人从心里接纳他,是一种自豪,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接下来的几周里,马泽平多处奔走,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最能佐证刘孝英年龄身份的信息——失而复得的结婚证,顺利帮老人更改了身份证,申办了低保,还通过爱心企业给刘孝英一家捐助了价值3000多
  元的衣物。
  此后,马泽平一走进刘孝英的院子,她总是笑呵呵地伸手和马泽平打招呼。
  2022年7月,快70岁的李兴林看到周围的老人都在给自己做寿方,叹息自家没人帮忙张罗这些事。马泽平知道后,告诉老人不用操心,这事交给他啦。现场,马泽平联系好村里的木匠,和其远在贵州的女儿联系商谈价格。9月份,两位老人的寿方做好并运到家里。当天,刘孝英特意蒸了蒸馍,马泽平临走时,硬塞了两个到他手上。
  深情化解邻里怨
  2021年7月,马泽平在入户二郎庙村担上组时,几个留守老人纷纷抱怨说,提啥子乡村振兴,这山沟沟连个手机信号都没有,孩子们常年外出,有时和娃们通个电话,得爬几里的山路到山顶上找手机信号,通话还经常断断续续。多次入户实地测试后,马泽平发现,二郎庙村担上、担下和兴家沟组30多户上百名群众手机信号不畅通,便及时请求市移动公司给予支持。在马泽平的努力下,市、县移动公司工作人员几次冒雨勘察线路,进行设计,县上也将其纳入苏陕协作建设项目。历经2个多月,担水沟4G移动信号基站终于建成,改变了当地群众手机信号不通的历史。
  2021年12月3日11时,担水沟移动基站刚调试好,商南县移动公司副总经理刘峰第一个拨通马泽平的电话:“马书记,担水沟移动信号通了,你可以来现场试试。”
  当天,担上组70多岁的王诗堂老人第一次用上了智能手机,还在移动公司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和远在外省务工的家人拨通了视频电话:“娃呀,我们担水沟垴今天通上电话了,有了移动4G网络,你在视频上让我看一下孙子吧!”
  农村群众的矛盾纠纷,大多是因为地界问题争争吵吵,这也是村干部最头疼的事情。2022年农历正月初八,新湾组两户人家因地界纠纷争吵,差点大打出手,群众急忙给村委会打电话请求调解。马泽平听到后,主动带着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上门,多方了解弄清事情原委后,他先缓解两户群众的紧张情绪,然后趁热打铁,和村干部一起丈量房屋四界,并征得双方同意,亲自拿起锄头挖好界线、定好标志桩。马泽平的亲力亲为,让矛盾双方都很感动,主动握手言和。处理完两户矛盾,天色渐晚,马泽平又和村干部一起给有林地界线纠纷的杨家兄弟俩丈量好界线,做好标志,砍掉界线上的毛竹,才披着夜色返回村部。
  东龙湾组老赵和老孙两家因为地庄界线,前后到村委会闹腾了几次,马泽平和村干部也上门处理了,但是两家随后还对处理心生怨气,并惊动了当地派出所民警。正月十二,马泽平主持调解,先让事态降温,做工作让两户都不在纠纷地界上垒石坎。正月十六傍晚,马泽平带着专门为化解矛盾购买的激光笔来到东龙湾组,现场演示给赵、孙两人,让双方明白因墙脚线条不标准,各自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就会产生不同的界线,又分别二户做工作,直到当天深夜双方同意和解为止。第二天,在工作队、派出所、村干部调解下,两人签订了调解书,多年的矛盾得到化解。
  2021年11月,村干部通知部分群众更换到期残疾证,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因为对县城不熟、办事不方便,在电话里向村干部抱怨。听到群众反映后,马泽平当即给村上承诺,由驻村工作队解决部分老人办理残疾证的问题。11月1日,马泽平带着刘来成两口、刘孝英两口、储金莲等5个脱贫户老人做完核酸。第二天,他请了当地一位昌河车司机带着一车老人去县城更换残疾证,并和工作队员一块负责全程安全。“70多岁的低保户刘来成两口一聋一哑,大女儿去世,大女婿在西安长期务工未归,小女儿嫁到了丹凤;快70岁的重点监测户李兴林肢残又得了帕金森病,媳妇刘孝英一级智残,时刻得有人盯着;脱贫户王会宏脑瘤手术后,记忆有些困难,只能给他母亲储金莲推轮椅。”马泽平说,“这些人的安全责任全靠我们驻村工作队三人,当时心里还是有些担心。”
  在商南县医院做检查,远比想象中复杂。马泽平一行兵分几路,带着这些坐轮椅的、乱喊乱叫的、执拗不听话的老人从上午9点一直折腾到下午3点才结束。期间,马泽平还专门给每个老人买水买饭。下午5时,当几个特殊家庭的老人都安全回到各自家里,马泽平才松了口气。一天下来,累计花费2000多元,都是马泽平用自己工资支付的。
  马泽平向记者讲述完这件事后,突然有些激动,哽咽地说:“其实就在那天,我的父亲在老家摔断了腰椎和肋骨,被送到镇安县中医院住院治疗,因‘双百提升’工程,我一直忙于驻村,未能回去看望老人一眼。但我相信,老父亲是能理解我的,我既是他的儿子,也是二郎庙人民的儿子。”
  危急时刻显担当
  “方家沟组的屈志祥带着孙子骑摩托车出事啦,大人找不到了。”2022年9月7日12时10分,正在用餐的马泽平听到消息,带上驻村队员,和村干部一起向蒋家庄奔去。
  12时30分,在蒋家庄武关河边,受伤的小孩自己爬上了路边,疼得哇哇大叫。马泽平急步跑去,摸摸孩子四肢,并询问疼痛情况,安慰孩子:“120救护车马上就到,坚持一下。”安排好驻村队员和村民照顾孩子后,马泽平和村干部一起钻进山坡荒草里搜寻老人。
  第一眼见重点监测户屈志祥老人时,发现他嘴角流血,舌头斜着耷拉到嘴边,不间断地出着气,满脸糊着血。老人体重,情况十分危急,要有人组织才行!马泽平大声喊道:“请把路边村民的摩托车上的绳子和皮带取下来,折叠好,像我这样,用手和肩拉紧绳子、皮带,我们用肩膀做一个简易担架运送老人。”在马泽平的组织下,临时救援队形成了一个移动的担架,驮着老人往前小步奔跑。在杂草丛生的小路上,为了让受伤的老人尽可能少些疼痛,马泽平一边抬着老人一边带着节奏喊:“大家听我的节奏,一二一,迈小步,不停步,累了换,接力干。”
  近三里的路,驻村队员、村组干部、好心村民上十人自发组建了一个移动担架,像一辆在河滩荒路上行驶的平板越野车,载着受伤老人驶向公路边。
  中午13时20分,屈志祥老人被送到公路边。为了节省时间,马泽平当机立断,找两辆车提前转移,中途与救护车会合。为了让小孩轻松一些,马泽平让他平躺在自己怀里,紧紧拉着孩子的手,不停地说:“救护车来了,再挺一会就好了。”
  中午l点40分,两辆急驶的小车终于和120救护车相遇。将伤员转移到车上后,马泽平告诉老人家属,如用钱不便随时和工作队联系。简单检查后,120救护车拉着警笛一路急驰而去。
  回到村部,马泽平对屈志祥爷孙两人放心不下,过半个小时就与前方医院沟通一次。几小时后,马泽平听到了老人抢救无效去世、孩子体征还平稳的消息。在马泽平的驻村日记中,记者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噩耗传来,我悲痛不已,一个人坐在村部台阶上,泪光中,慈祥如父的老人笑容总是那么亲切,他送我的花生总是那么粒粒饱满,送我的红薯总是那么的香甜。”
  振兴路上见初心
  马泽平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如果没有本事给村上带来大的项目,就从身边能做的小事做起,那是驻村工作队的使命所在,是群众对驻村工作队的期盼。”
  村道坍塌,马泽平亲自奔走争取县交通运输发展中心修建了5万元的道路塌方护坡工程;为了启动村集体经济230亩荒芜茶园科管,他向报社领导申请挤出17万元扶持资金,用于茶园科管启动资金和水杂果基地建设;争取报社先后三次采购二郎庙村5万多元的消费扶贫农特产品。经过反复调研,结合二郎庙村的实际情况,马泽平带领村“两委”制定了乡村振兴五年规划,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引导村上打好多产融合发展“组合拳”,将香菇、茶叶、乡村休闲游三大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并帮助村里产业大户创建了“醉二郎”纯粮包谷酒、“壳里俏”系列鸡蛋产品、“湘子岭”700米高山绿茶、“肉嘟嘟”香菇、“优蜜谷”原生态蜂蜜等农特产品品牌建设。
  二郎庙村属典型的秦楚文化交汇地,陕南传统农耕文化影响深远,民俗文化地域特色鲜明,抢救性挖掘保护农村历史文化、留住文化根脉极为迫切。2022年初,商洛市“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开始后,马泽平和报社领导沟通,将村史馆建设作为驻村承诺事项,以此来破题乡村文化振兴,让群众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又能弘扬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为了节省开支,从村史馆文案设计、老物件收集、展室摆布等,马泽平都得亲力亲为。2022年3月28日晚11时,村民汪从来看到马泽平还在村史馆忙碌地指挥施工,感慨道:“想不到,这马书记还真把二郎庙的事当做自己家里的事来干。”那一夜,马泽平带着工人一直干到凌晨2点。
  2022年5月,二郎庙村史馆建成开馆当天,村里的一位教师送来一副对联:“建一座史馆聚帮扶心血添致富精气神 亮一馆名片藏几多乡愁赋振兴新动能。”五一节假期,很多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游玩,给村民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半年未返乡的严海琴回村看到村史馆后,高兴地说:“没想到我们这个以前被称作穷山恶水的地方,现在却成了城里人喜欢的地方,多亏了咱们的帮扶干部起早摸黑地忙,二郎庙乡村振兴有希望了。”
  借助村史馆建设契机,马泽平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的文化特长和优势,又相继打造出了“民心树”文化广场、欢乐农场采摘体验园、陕南茶馆等“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文化振兴项目,推动它们融为一体,产生同频共振效应,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新动能。他组织撰写的二郎庙村《村史馆里话振兴》成功入选陕西省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创建村史馆,破题乡村文化振兴》荣获陕西省首批一县一品典型案例。
  点滴乡村振兴深情故事,见证为民初心。马泽平的驻村故事先后被《工人日报》、《陕西日报》群众网等平台报道。“驻村兴农,得把心沉下来,真心把群众当亲人看,把二郎庙村的事当自己的家事去做。”马泽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