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 这 一 年
本报记者 李亮 王倩
文章字数:5196





  时光荏苒,转瞬一年。回首2022年,有太多的温暖瞬间与拼搏画面刻进记忆,有太多的豪情与感动涌入心田。这一年,商洛大地上,有人埋头苦干振兴乡村,有人坚韧不拔倾情帮扶,有人忘我奉献救死扶伤,有人挺身而出坚守“疫”线,有人孜孜不倦挂职学习……这一年,商洛人勤耕不辍,奋勇向前,勾勒出属于他们的暖心答卷。
  闫科锋:这一年,忙碌又充实
  农历腊月二十二,天上飘着大雪,闫科锋抱着两床棉被,来到了低保户刘锁红家院子。
  “闫支书,您来了。”刘锁红听到门外有动静,走出门,看到闫支书走来,热情地问候。“快过年了,给你拿两床棉被,看看你生活上还有啥困难没?”闫科锋说。“你们啥都替我想到了,我只安心等着过年了。”刘锁红答道。  
  要过春节了,群众的生活是闫科锋最牵挂的事。连日来,他和村上的几名干部已经走访了全村400多户群众,和群众谈心、聊家常,询问身体情况,了解家里是否有困难,年货备齐了没有。他还把上级分发给困难群众的物资和治疗新冠的药物“爱心包”一一送到群众家里。
  闫科锋是商州区三岔河镇七星村党支部书记。在部队服役10年后,他毅然回到了家乡,决心为父老乡亲做一点事。虽然刚刚40岁,但是他古铜色的脸和鬓角的白发已经显示出与实际年龄不符的沧桑感。这些年来,他为村上做了很多实事。七星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示范村,2021年被陕西省住建厅命名为美丽宜居示范村。闫科锋当选为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
  2022年,对闫科锋来说是十分忙碌的一年,全年365天,他没有一天不是在为村上的事忙活。“心里感到很充实。七星村的产业有了大发展,乡村振兴有了大希望。”他说。2022年春节还没过完,他就带着40多名干部、群众冒着春寒上了山,连续奋战20多天,栽植连翘470多亩。
  樱桃一直是七星村的支柱产业,但也面临着树木老化、品种单一、产量下降等问题。春秋两季,他带领群众对樱桃产业园进行提升改造,梯次更换老化树木600多株,新建一个65亩的樱桃标准化示范园,栽植樱桃2000株;新建樱桃坡塬地200亩,栽植樱桃6000株;栽植庭院樱桃500株,全年累计栽植樱桃近万株。
  临近春节,七星村的乡间道路上来来回回穿梭着置办年货的小汽车,总投资1400万元的樱桃大棚正在加紧建设。“樱桃大棚建起来了,我的心里踏实了!山上有连翘,山下有樱桃,村里产业发展好,乡亲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这就是我这个村支书最大的幸福。”闫科锋说。
  周永利:这一年,目标更加坚定
  2022年12月31日,一个特别又普通的日子。  
“这么早,又去下乡呀!”刚走出卫生院的大门,就有群众热情地跟周永利打招呼。  
“去晚了,就量不了血压,测不了血糖,寻不到人啦!”周永利热情地回答。
  太阳刚刚升起,老君山脚下农户的烟囱里冒出一缕缕青烟,老乡过不了多久就会吃完饭去地里干活。周永利要在他们下地前,给几户群众检查身体。
  “快过年了,给大家做个检查我才放心。”周永利朴实一笑。
  周永利是洛南县巡检镇卫生院的一名药剂师,患病老年人和大病患者是他的帮扶重点对象,翻山越岭走村入户是他日常工作最平凡的写照。
  2022年,对他而言是忙碌的一年。这一年,他和很多医务工作者一样,没有白天黑夜,没有假期,就像一个车轮在不停地转。“事情繁多,消毒、核酸采样、慢病患者随访、大病患者救治保障、中医药建设,协助政府做好乡村振兴医疗保障,各种数据上报,说实话,身体很疲惫。”周永利坦言。有段日子凌晨3点多醒来,第一时间拿起手机看疫情数据,然后起床去给群众上门做核酸。“每天心里绷得紧紧的,最操心的还是群众的安危。”他说。
  2022年,也是周永利备受感动的一年。特别是疫情防控政策重大调整后,他和卫生院的同事面临了巨大的挑战。那段时间,来医院就诊的患者是平时的三四倍,大部分患者年龄偏大,存在基础疾病,为防止患者转为重症,医院全力优化资源配置,在原来30张床位的基础上,扩增可转化床位45张。部分医护人员感染,在岗人员的工作量多了几倍,很多同事都是24小时连轴转。周永利也不例外,他浑身疼痛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门诊大夫夏朝辉从早上一直忙碌到下午3点,中间没有一刻休息,由于体力透支突然晕倒,同事赶快给他补充了糖水和氧气,而他在休息2小时后又继续上岗。“在这期间,微信群里全是令人感动的消息,‘你休息会吧,我替你顶上。’‘刚吃过药,还能扛一扛,大家都这样。’‘我刚吃了退烧药,还能再坚持一会。’大家都毫无怨言,与病毒抗争着。”周永利说。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为了解决群众买药困难、就诊困难等问题,卫生院多次组织村医和包村干部,免费为群众发药、看病、送汤剂。家住石墙村的杜芳领到免费药品后高兴地说:“国家时时刻刻记着我们老百姓,真好啊!”与此同时,卫生院还准备了208份“健康爱心包”、60服“清肺排毒汤”,免费发放给困难群体、重点人群。卫生院12名医务人员在自己帮扶村的微信群里留下了手机号码,随时解答群众疑问。
  “很多老乡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更不识字,对健康养生知识一点不懂,生了病不知所措,花了钱不知道在哪里报销,出院后医生开的药物也不知怎样正确服用。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要避免这些问题发生,让老百姓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周永利说。
  卢洪庆:这一年,经受住了考验
  2022年8月15日,商州区暴发了一轮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公安局商州分局闻令而动,迅速集结,立即启动“三公”流调应急响应机制,组成新冠肺炎病毒流调溯源工作专班,与病毒“赛跑”,为记忆“画像”,第一时间寻找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关的蛛丝马迹,厘清传播链,为一系列后续防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55岁的商州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卢洪庆按照组织安排,成为流调溯源工作专班的负责人。2小时上报核心信息,8小时报送密接者、次密接者名单,24小时出具完整流调报告。夜以继日、争分夺秒。他一方面指挥协调本组流调成员各司其职,加强与指挥部、信息组的沟通,另一方面要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流调任务和流调报告。他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饿了以泡面充饥,困了就用凉水洗把脸继续工作,实在扛不下去了就趴在办公桌上歇一会,连续一个多月都没有回家,一直坚持到社会面清零。
  面对疫情,他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了舍小家顾大家。卢洪庆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一直留在大连工作,已经有3年时间没有回家,8月底刚好休假,本想回家与家人团聚,但因为卢洪庆肩上责任重大,必须全身心投入流调工作当中,也只能劝说儿子过段时间再回来。
  “过去一年像是打了一仗,自己表现得还可以,经受住了考验。”卢洪庆感慨道。1988年从陕西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的他,35年来一直战斗在打击违法犯罪第一线,他用满腔热情和勤奋钻研铸就了过硬本领,累计勘查勘验各类违法犯罪现场3800多起,出具现场勘查报告、检验报告、分析意见书3000多份,用过硬的专业技术为人民群众伸张了正义,守护商州平安。
  领导和同事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黄牛”,他也像老黄牛一样默默地工作着,无论领导安排什么任务,他都能无条件接受,从不打折扣、不讲个人得失,经常最早上班、最晚下班,不辞辛劳,不提要求,对待工作坚持原则,一丝不苟,任劳任怨。
  因为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卢洪庆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被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个人,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人民群众满意政法干警,被市公安局聘为全市特邀刑侦专家,多次被授予区级“优秀侦察员”“十星级”优秀党员称号,先后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刑事技术专业论文7篇。
  “尽我所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岗位。”卢洪庆说。
  苏乃坤:这一年,奋斗在一线
  三九天的柞水略显严寒,下梁镇胜利村这几天却格外热闹,收木耳的外地客商和卖木耳的当地村民熙熙攘攘、络绎不绝。驻村第一书记苏乃坤带着村“两委”班子,一边招呼着木耳交易,一边向客商宣传着柞水木耳,为来年木耳落实稳定的销售渠道。“木耳收成好,价格也要好,还要卖得出。”苏乃坤高兴地对记者说。
  2022年,胜利村种了春秋两季木耳,长势喜人,产量也高,但受疫情影响,几次约好的客商都来不了,大量木耳出现了“卖难”现象。年底,苏乃坤多方联系,终于引进了一批收购商,积压一年的木耳也在一天内售罄。“喜欢农村,一直想为老百姓干点实事,2022年,终于做到了。”苏乃坤激动地说。
  胜利村是一个被夹在高山中的小村,村内山大沟深、缺水薄土,立地条件很差,村上产业没特色,村民致富没门路,绝大多数群众一直在贫困线上艰难生活。脱贫攻坚以来,县委办公室成为胜利村的包联部门,从精准识别到建档立卡,从发展规划到产业扶持,一步步引领胜利村在小康道路上越走越快。
  苏乃坤是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他对农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作为县委办公室驻村第一书记,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一项首要任务、一种政治考验、一次作风历练,积极履行使命、扎实开展工作。他常说:“办公室工作人员干工作一定要作全县的表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也是一样,一定要高标准、高水平。”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群众不愿种木耳,苏乃坤带着“四支队伍”分片召开“院落汇”,宣讲产业扶持政策,帮群众算清经济账,发动党员中心户带动群众抓种植,把全村80%的农户镶嵌在了木耳产业链上。
  群众不会种木耳,他就积极联系定点帮扶县上的科技服务团,聘请东北专业技术人才吃住在木耳基地,现场讲学,手把手教技术,适时提供田间管理指导,让木耳产量实现了翻番增长。群众不敢种木耳,他就多方争取职能部门支持,为全村木耳购置了价格保险,让畏难的群众放了心。群众不会卖木耳,他就与柞水木耳大卖场对接、与外地客商联系,多方打开销售渠道,解决了“难卖”和“卖难”问题。他常常深入农户庭院、田间地头,访农户、解民情、听民意,跑遍了胜利村的每一个角落,对每户农户的家庭情况、发展意愿都做到了心中有数,对胜利村的地理环境、发展现状都了然于胸。
  在开展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他吸收借鉴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经验,科学制定出了胜利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规划,提出了将胜利村打造成为“富裕大村、美丽乡村、幸福新村”的目标定位,赋予了这个目标定位“村十有”“户八有”的丰富内涵,量身定做了产业发展、环境改善、精神文明等“八大工程”,经过他的努力,一个“村美民富”的胜利新村拉开了建设序幕。
  “下一步,村上还要在木耳产量和质量上再下功夫,特别是发挥好毗邻景区的优势,引进木耳精深加工生产线,把木耳产品做成旅游商品,进入旅游消费市场,促使木耳产业的效益翻番,让群众的钱袋子更鼓。”苏乃坤说。
  南 星:这一年,收获了成长
  2022年12月,坐在从南京回家乡的高铁上,南星心潮起伏,思绪万千。2022年,对他而言是特别重要的一年,也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他从商洛到南京挂职,太多的画面都刻在脑海,一件件、一桩桩、一幕幕不停地闪现,就像读一本好书,读得不经意,就会留下遗憾;读得太认真,就会满含热泪。
  “踏上南京这片神奇的土地,迎面扑来的是现代、开放、包容、文明的时尚与活力。南京干部的观念给我这个‘山里人’带来阵阵冲击波,让我不由得全身心投入学习工作。”南星说。
  一年多时间里,他真切感受到南京人对商洛人的深厚情谊,他们真心实意付出,真抓实干攻坚,为商洛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契机、注入活力。“两地通过结对帮扶、产业协作、人才交流,让我们接收的信息多了、电话铃声多了,来商洛投资、传经送宝的人多了。宁商干部就像一条纽带,将南京与商洛紧密联系在一起。”南星感慨道。
  由于南星先后从事过教育、宣传、人社等工作,一直希望能在中枢神经的政府办锻炼。此次,他如愿以偿地被分到了工作量最大、任务最重的南京市江宁区政府办锻炼。一年间,他像高中生一样勤奋学习,办文、办会、陪领导调研,每晚12点后睡觉,周末依然在工作,但他丝毫没有累的感觉。他和政府办的工作人员一起跋山涉水,披荆斩棘,披星戴月,挂图作战,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时刻保持“争第一、创唯一”的奋斗激情,积极参与了202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江宁3月10日疫情防控、经济运行调度、重大项目建设调度、安全生产管控调度、招商引资调度等重点工作。他铆足了劲儿,想挖掘到所有的“富矿”,将学到的、体悟到的、实践到的都变为自己的东西,带回秦岭深处的家乡。
  “南京于我而言,就像一束光,温暖并照亮着我。我要踏踏实实去做一个发光的人,并在追光的路上努力去发光。”南星说。挂职期间,他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努力工作,草拟领导讲话稿、主持词、调研报告120多篇,文件60多份,采写发表宁商协作消息、通讯20多篇,撰写发表理论、调研文章30多篇,创作发表小说、散文20多万字,多篇在各类征文中获奖。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不管以后在何岗位,我都会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融入时代之中,昂首阔步、砥砺前行,做一个信仰坚定的赶路人,决心将为民的情怀、敬业的意识、奉献的精神刻入胸中,在追梦途中为群众造福、让人生无悔。”南星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