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悠 悠 薯 叶 情
梦 阳
文章字数:1606
  布谷鸟一开嗓子,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便乘着飞扬的柳絮飘然而至。是的,谷雨,这个湿润润的词语,一下子就打开了春播的扉页。
  家乡的春播自红薯开始,封垄、点水、扦插、封土,三五天后薯秧返青。十来天过去,垄上便似布满了绿色的五线谱,齐刷刷的秧苗儿可着劲儿往上蹿。小南风一吹,秧苗们便盈盈地跳起舞来,那翩翩的绿罗裙不经意间就生动了初夏的明眸,一眨眼,它们就舞到了夏日深处。再一场透雨,那曾苗条的藤蔓似乎一夜间就健硕起来了,心形的叶子也出落得墨绿油亮,一天下来,就攻城略地般霸占了整片土地,暗绿的藤蔓伸懒腰般地舒展开来,还跨过垄去,相互纠缠着、编织着,你扯着我,我牵着你,不分你我地拥抱在一起。这时就该翻秧除草了——既能让红薯吃风得光,还能预防藤蔓扎根损耗养料。翻两三遍后,红薯叶子便大起来了,就像肥硕的木耳菜,粉嫩嫩、肉嘟嘟的,叶面上仿佛涂了一层油光,绿得直逼人的眼。这时候,就可以掐薯叶吃了,既能避免叶子疯长争红薯的养分,还能为缺粮的家庭节粮。
  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红薯叶子粥。母亲到做午饭时就去摘红薯叶,她总是挑稠密而肥厚的叶子一枚一枚地掐,一个地儿掐上一把就再挑个地儿掐,待到篮子满了,就回家淘洗干净。锅一热,倒入自家榨的棉籽油,放入辣椒、花椒炝热,再倒入红薯叶翻炒,待叶子收水、变色、发软,就赶忙盛出来,水烧开后放入搅好的玉米糊糊,待锅中沸腾再倒入炒好的薯叶和盐,以及自家小院里种的小茴香,搅动几下就开始盛碗。那时,男子在胡同里一起蹲着吃饭,女性在家里吃,我也是端着碗小男子汉一样在胡同里吃。吃饭时,大家总是盯着父亲的碗说:“还是他家的好吃,唉,比不上啊,他有个能干的媳妇啊……”老实巴交的父亲总是“咳咳”两声,也不说话,但是他的神情里充满着自豪。有时候,有小伙伴过来正好赶上饭时,母亲就会给他们也盛一碗,他们吃了回家就闹着要家人也做成这样,这时,我就骄傲得不得了。
  当然,我们也吃了不少红薯叶馍。红薯叶馍,母亲的做法也与众不同,她提前把薯叶用开水焯一下沥干水分,再用加了盐的水和进面中,搅揉匀,再擀成薄饼抹上一点棉籽油和自家捣出来的花椒面、小茴香面做成花卷或者油饼。尽管是玉米面或者红薯面,吃起来却是那么香软,虽然里面放的红薯叶较别家的多,也让人吃了忍不住还想再吃。
  红薯叶不仅仅可在夏天吃,经霜后更是别有滋味。几场凛冽的秋风不经意间就送来一场早霜,红薯叶在田间的使命便快结束了。这时要赶紧采摘了,叶子多余的水分失去后,吃起来反而更筋道了。这时候,母亲总是早饭后早早地就到地里去,一手将蜷曲在地上的红薯秧提起,一手把那些肥大的叶子攥在手中顺手一捋,那蓬松而不失柔嫩的叶子便脱离了主蔓,一下就辞别蛰伏了一个季节的温床。很快,篮子满了,布袋也满了,里面的薯叶一枚挨着一枚,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挤压着,似乎挣扎着要逃逸呢。
  红薯叶弄到家后,母亲就仔仔细细地淘洗干净,控干水分,再放进烧开的水中焯一遍捞出来阴干,一一码齐,放进老早刷干净的坛坛罐罐、缸缸盆盆里,在来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就有菜吃了,也能适当地补充不足的粮食。“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这是曾经先祖们为了留住美味而创造的方法。我不识字的母亲并不知道《诗经》里这些唯美的语句,但她明白,想法把家支起,不让家有饥馁就是人生的哲理。
  后来,终于不缺粮了,生活也富足了,我们吃红薯叶的方式也改变了。母亲把洗净的红薯叶放在箅子上的笼布里,用白面仔细均匀地揉搓在叶子上,再适当地撒上一把粗面,这样不易坨,蒸熟后也会散落落、蓬松松的。出锅冷一下,倒上香油、蒜汁、细盐、麻辣鲜,用筷子拌匀了,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有时候,母亲还会把红薯叶微微焯熟,用冷水一冰,再倒上调料拌一下,嘿,味道绝不亚于凉拌生菜。至于经霜的红薯叶,则可以用开水焯了用油一炝,用来拌捞面,也是一道别致的美味。
  如今,故乡几乎不种红薯了,母亲也不在了。只是,我的记忆还在,我的思念还在。我想念着母亲,想念着故乡,还有故乡的红薯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