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光 线
曹林燕
文章字数:1668
  光线搭在屋檐下,垂落成一种寂寞和安静,这是读书人所喜欢的一种。但不能太过耀眼,否则,常常会使人感到疲劳,继而产生身体上的某些不适。一定是非常柔和的那种,山阴水曲光线隐约,枝叶扶疏的树荫光波流动也委婉。雨天往往很合适。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曾说:“雨天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寂寞。但心绪宁静,可以安心工作,而且常常可以想起人世的许多事和忘记的朋友。”
  我猜他那时生活苦焦,要照顾母亲和姐姐,已是穷困艰难。雨天能让他安静下来认真创作,而他又是一个敏感多愁的人,雨天幽暗柔和的光线令他生了许多思绪,想起他早逝的朋友。他们也是拼命写作,也是生活困窘。岛崎藤村在北村透谷生前去拜访他的时候,有一次两人聊到饭点,吃饭的时候只能蘸酱汤。生活让其忧闷,雨天的光线让其忧闷,人在忧闷之下更能沉淀人生,诱发出许多情感和哲思来。
  书房朝北是西方人的选择,东方建筑多考虑在北处安置书房和阳台。所谓坐北朝南,指的既是风水,也是光线和温度。昔日乡间的土墙瓦房很讲究屋檐,因其是房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檐高窗明,空气通透,光线也好。檐低局促,看着也不气派。过去某些城市的窄巷多因地理位置或是环境所限,檐牙高低不一,远远望去,深深浅浅,屋里光线也是明暗不同。
  文人们若选择将书斋朝南,夏天的时候,难免光线强烈,要想安静下来读书、思考或是创作,就需得调节一下室内光线,阳台或窗子上,常常挂了纱帘或是布帘。直接在强光下作业,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冬天还好,光线柔和,太阳温暖,人也舒服。当然也有人喜欢书房朝北,优点是夏日无强光,缺点是冬日寒冷,好在现在有了取暖设施,一切倒也无妨。
  关于雨天,从前喜欢在屋檐下静坐,一个人望着雨境发呆。那时檐下光线阴潮,大雨如泼时,檐子发亮,浮着烟气。雨倾泻而下,哗哗的声响裹挟着白雨敲击屋瓦的声音,感觉天地迷蒙,音色奇妙。要是雨线清闲,偶尔被那么一阵细风撩拨一下,歪歪地斜到一边去,顿觉浪漫而凉爽。脑中也会浮现出种种的幻想,思绪随着雨天的幽微光线飘忽,成了一个痴痴的雨色里的人了。
  山中一年光线多是幽绿或者枯白。从远处望山脊,永远都是深蓝色,如晴空一般。白云浮动或者烟雾萦绕,脊上光线一直高远。春时灿然,夏日静绿。到了秋季,各色光线交错,只有冬天是纯然的皓白,刺得雪亮,有些沧桑的感觉,却很美。
  常常忆起故园的麦田来。故园在洋峪川,通往麦田的一条大道被杨树林的绿荫遮掩着。人走在树荫下,迎面刮过来的风息都是绿色的。白杨树上长满黑的疮疤,像一些人的眼睛,又像一些动物的嘴巴,在银灰色的树皮上张开着。偌大的麦田里,金黄色的穗子聚集在浪里翻滚着,头上光线火辣,高空在正午时分,没有一块行云。
  太阳实在毒。麦田里有人顶着草帽子,像一个个菌朵。他们在田间干活,脚步持重缓慢。麦田里除了他们,便只留着大片的寂静。蝴蝶和不知名的虫儿在草茎丛深中热闹着,那里有野花儿绣着田边。汗水在农夫的脸上滚落如豆珠,浸着他们脖颈上的每一道深痕。他们在麦浪中伏动着肩部,弯腰的时候,汗水流到嘴里,有一种咸咸的盐巴味。他们抓着日影,抱着成熟的麦捆在田间拥着走,像笨拙的老牛。他们伏下身子跪在地上捆扎麦子的样子,像极了某种艰难的小爬虫。整个田野在夏日交织的光线里窒息着,麦田的尽端也是火辣辣的炙热。
  到了傍晚,阳光会钝了些。西边天空慢慢上了云霞,他们黢黑的脸庞便被云霞映红了,连身上土灰的衣服也被映红了。他们喉间常常发出曲折的咳嗽声,像有什么东西卡在那里,也许是芒刺,或者痰息。
  晚上,月亮陷进云围里,一会儿又钻出来。河滩上唱起了蛙鸣,地垄间串起了虫鸣,萤火虫开始在野外闪闪明灭。星子在天边闪烁,麦地影影绰绰,路边的杨树林也影影绰绰,风经过每片树叶的时候,发出泠泠的唰鸣声。麦草在大场上堆得高涨起来,麦子在月光下静谧着,他们被白天的疲惫拖至梦境中,鼾声如雷……夜色倾斜,在村庄的屋顶上洒满银光。半夜,月亮埋进云山,云层如烟气飘浮。
  第二日拂晓,土墙瓦屋的纸窗渐渐发白,又一天的劬劳在洋峪川的大地上开始了……
  多年以后,我在麦子成熟的季节出发了,那是金色记忆的发端。我在那片天地广阔的光线里,嗅到了浓郁的麦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