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标准化培训 精准化服务 规模化输出
柞水打造劳务“金招牌”技能人才受青睐
文章字数:1267
  本报讯 (记者 肖云 方方)5月10日,在柞水县下梁镇惠民同富苏陕劳务协作实训就业基地的缝纫车间,30多名工人加紧赶制服装。这批两万件皮衣的订单,要在6月20日前发往北京某服装外贸公司。
  35岁的车间组长尹换一边给缝纫机添加润滑油,一边给姐妹们分配任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大家忙而不乱。一年前,尹换还是全职在家照顾3个孩子的家庭妇女,丈夫在外打工,父母又上了年纪,各种牵绊使她无法离家工作。直到2022年11月,尹换看到柞水缝纫工基地的招工简章,其中“可带孩子到基地上班,并配备爱心辅导课”的话语深深吸引了她。
  “基地离我家很近,旁边就是城区三小、城区三幼、下梁中学,接送娃上下学非常方便。”尹换说,“我及时报了名,经过10天的免费培训,被留下来上班,每月工资两三千元,实现了从培训到就业的无缝对接。”
  尹换只是苏陕劳务协作项目中众多直接受益者之一。近年来,柞水县积极争取苏陕协作资金160万元,在乾佑街道北关和石镇社区、下梁镇沙坪社区、杏坪镇柴庄社区、凤凰镇凤街社区、红岩寺镇红岩社区等人口密集的移民安置点,建立了苏陕协作缝纫工厂6个,优选陕西惠民就业服务有限公司、麒泰服装有限公司、华云轩服装加工厂等本土服装企业设计、代加工学生服、工作服、床单被褥等产品。县上先后开展缝纫工技能培训8期280人,新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80人,人均月收入约3000元;与江苏、福建等知名服装公司建立长期协作关系,解决了订单、货源及工人输出难题。经过培训的村民成为带动就业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不仅是“柞水缝纫工”乘着苏陕协作的东风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柞水县还与对口帮扶的南京市高淳区充分整合各类资源,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共同培育了“柞水耳农”“柞水汽配工”劳务品牌,在市场上也备受青睐,走出了一条标准化培训、精准化服务、规模化输出的转移就业新路。
  柞水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吴春巧告诉记者,为解决培训技师缺乏、培训与就业两张皮、就业难等问题,高淳区对口帮扶柞水县联络组充分利用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淳中等专业学校等师资力量以及高淳区“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采用“东部+西部”“培训+就业”“学校+基地”“平台+品牌”模式,实现了培训结业即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新路径。
  目前,柞水县建立“柞水耳农”服务中心1个、培训基地15个、实训基地3个,累计培训7.5万人次;扶持壮大中博、野森林等木耳产业省、市级龙头企业13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3家、家庭农场96个,发展木耳示范种植户4186户,带动就业10050人;建立两个“柞水汽配工”培训就业基地,开展汽配工技能培训30期,累计培训1500人,柞水汽配工人以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在南京冠盛、南京比亚迪、南京长安汽车等车企站稳了脚跟,成了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南京市挂职干部、柞水县发改局副局长周坤说,这些劳务品牌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变为技术工人,不仅是一张就业名片,还成为城市名片,实现了小品牌大作为。今后,他们将持续加强柞水劳务品牌建设,纵深推进苏陕劳务协作,大力培养行业技能人才,不断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