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融合农文旅 奏响振兴曲
本报见习记者 刘桃李 通讯员 董旦旦
文章字数:1520

 现场为游客烧烤

 游客采摘芳香植物

 阳光种养家庭农场
  “这棚里的不能再等了,先采了。”眼下正值黑木耳收获季节,5月30日一大早,商州区沙河子镇舒杨村的阳光种养家庭农场木耳大棚里,数十名务工群众穿梭其间,按照木耳的长势情况,有序地采收、分拣、晾晒,一派繁忙景象。
  阳光种养家庭农场成立于2017年,经过快速发展,现有大棚110个、厂房1200平方米、冷库960立方米。近年来,该农场在香菇种植的基础上,优选引进了黑木耳、玉木耳和平菇种植,不断丰富食用菌品种,特别是引进富硒食用菌种植后,菌类产量、价格较之前分别提高了10%、20%以上。农场在进一步优化升级中,初步形成了黑木耳、玉木耳、香菇、平菇4大种类生产格局。农场还购置了烘干机、剪菇机等生产设备18台(套),配套建有仓储保鲜、精选包装生产线。
  “今年,在提升改造30多个大棚的基础上,我们农场计划种植黑木耳40万袋、香菇30万袋、平菇30万袋,预计年可实现产值400多万元,可吸纳周边群众季节性进场务工60多人,其中常年务工30多人。”阳光种养家庭农场经营者党红指着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木耳说。
  务工群众中,不时有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在忙碌,李当盈便是其中之一。说起在此务工,她感触颇深:“我在阳光农场干了六七年,这里的香菇、木耳发展一直都很好。我的腿脚不利索,往远处去干活很困难,我就近在这里务工,一天能挣70元,还挺不错。”
  家庭农场是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对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发展现代农业、助推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沙河子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阳光种养家庭农场按照“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不断吸纳周边群众务工,已带动沙河子镇石窑子村112户群众(其中有67户残疾人)参与进来。截至2022年底,农场连续6年累计向入股群众分红117万元,累计发放劳务费48.9万元,兑付土地流转费用53.7万元。该农场先后获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全省最美示范家庭农场、省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等荣誉。党红作为致富带头人,也当选为市、区人大代表和工商联代表。
  “这个叶子是甜的,你掐一点尝尝。”食用菌大棚旁的芳香采摘园里,不时闻到清香的气息,让人神清气爽。在党红的介绍下,游客一边欣赏芳香植物,一边动手采摘。这些采下来的原材料既可以泡茶,又能制成美味的佳肴。
  “薄荷叶可以炒鸡蛋,其他芳香植物可以做成各种菜品的配料,味道都不错。”该农场厨师刘延涛说。
  “富硒木耳是个宝,吃了让人身体好。”像芳香采摘园一样,农场休闲园里也非常热闹,游客一边纳凉、唱歌跳舞,一边体验着丛林探险、围炉煮茶等游玩项目,还编起了顺口溜。
  “最近,我在抖音上刷到沙河子有个农场,今天带着家人来采摘木耳、香草。这里有水有桥,有烧烤和草坪,还有休闲娱乐的地方,环境优雅,景色迷人,大家没事,可以到这里来体验一番。”和妻子一块前来游玩的游客刘侠灵说。
  为推进产业升级,阳光种养家庭农场由种植向采摘、体验延伸,新建了芳香植物种植园、花卉培植园、食香体验园、百味采摘园等农旅融合休闲项目,实现农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有力
  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阳光种养家庭农场在持续发展原有百万袋食用菌产业、巩固提升省级残疾人大学生见习基地的基础上,流转了5亩土地,试种了从国外引进的百里香、迷迭香、香茅等30多种芳香植物,并以此为契机,成功开发了香草茶、调料包、足浴包以及芳草型香皂等绿色产品,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全力打造集农场种植、休闲娱乐、生活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观光休闲农业产业。”党红说,“下一步,阳光种养家庭农场还将依托现有食用菌种植基础,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拓展二三产,开发特色菌汤料包预制、品鉴体验以及香草鲜味饮品和高端文创产业,并进一步发展订单农业,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