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加强病媒生物防制 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病媒生物防制小知识解读之一
文章字数:1092
  一、什么是病媒生物?
  病媒生物指的是能传播疾病(一般指人类疾病)的生物,主要是“蚊、蝇、蟑螂、鼠”四类生物,我们统称为“四害”。它们不仅可以通过直接叮咬、污染食物、毁坏建筑物等危害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登革热、病毒性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一系列严重传染病。病媒生物会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像蚊虫叮咬就可以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近十种疾病,而老鼠身上携带着大量病菌,可能会引发流行性出血热、鼠疫等等传染疾病。
  二、什么是病媒生物防制?
  病媒生物防制指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病媒生物防制涉及到广泛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和服务环境;病媒生物防制与食品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可预防病媒疾病的传播与流行;提高健康意识,减轻病媒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为什么是“防制”而不是防治?
  病媒生物防制的“制”是制度的制。病媒生物防制的含义是:对鼠、蝇、蚊、蟑螂等病媒生物的“防”与“制”,“防”指的是“四防”设施,如假鼠洞、防蝇帘、防蝇窗、防鼠网等器具;“制”指的是对鼠、蝇、蚊、蟑螂的灭杀,如用化学的药物灭杀,鼠笼、灭蝇灯等物理灭杀,或用鼠、蚊、蝇、蟑螂等的天敌灭杀,如:猫、蛇等。防治的意思是“预防和治疗”,例如“防治疾病”“防治虫害”等。“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
  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的重要意义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具有传播快、易流行的特点,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把“四害”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以达到预防疾病、消除危害、保障人民健康的目的,更是进入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条件之一。
  五、关于开展病媒生物防制的方法和手段
  病媒生物的主要防制方法有环境治理、物理防制、化学防制、生物防制。环境治理主要就是对病媒生物滋生物质和场所进行的治理。物理防制主要是以器械、工具为手段灭杀病媒生物的防制方法。化学防制主要是以化学药物来防制病媒生物,从而控制病媒生物的滋生。生物防制就是利用自然界各种有益生物(如病媒生物的天敌)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害虫,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