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深切的怀念
李莹
文章字数:944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三年了。三年来,我们在无尽的哀痛中挣扎,父亲的音容笑貌无时无刻不浮现在眼前,即使梦里,父亲仍然是那样的慈祥温和,那样的亲切。
  1934年,父亲出生在四皓隐居的丹凤商山脚下,一个有着千年耕读古风的小山村——李家湾。父亲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长大,参加工作后被分配到榆林,先是从政,后干新闻工作,从记者、编辑到主编。我们姐弟5人出生在榆林,由于父母工作顾及不到小家庭,我们一个个几岁就被送回老家,由祖父母养育成人。那时,一封封充满亲情的书信让我们激动无比,一次次探亲团聚会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惊喜。
  父亲40岁那年,他和母亲一起调回商洛。父亲担任地委副秘书长,后来又搞起了党史研究,带着工作团队,跑遍了地下党和红军战斗过的山林、沟畔,访问健在的英模、烈士至亲,发掘整理出许多带血的革命文物和史料,主编了25部党史、军史、现代革命史。因给辉煌的中共党史增添了不可缺失的一笔,父亲的名字也出现在了全国和省、市专家的名录里。
  父亲退休后,本应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他却说自己迎来了人生“第二春”。除了应邀参加党史方面的活动外,他又移情商洛特色文化研究,担任起商山四皓研究会副会长。在手颤日甚的情况下,他收集整理出600多首(篇)有关四皓的古诗文,撰写的几十篇四皓研究的论文见诸报刊。作为他的大女儿,他的孜孜以求令我既心疼又感动,我退休后也参与到父亲的研究当中,完成《商山四皓古诗文》的编辑出版,了却了父亲最后一个心愿。
  2020年6月的一个晚上,父亲对家人说:“我困了,要早点休息。”谁知安然入睡后,却永远长眠了。儿孙及亲友悲痛欲绝,三呼不返。忙碌一生的父亲走得那样安详如梦,那样悄无声息。
  父亲的人品如文品,做事非常认真。他一生不看脸,不求人,凡事尽力而为,努力做好。他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记得一次父亲的两个朋友来到家里,求父亲给一位领导写个便信办个事,父亲就是不答应,在场几位亲戚看人家是从外省来的便帮腔让父亲写,他就是不写,只给送了两本书打发了事。我永远记着父亲生前的一句信条:人生在世,在家庭和社会两个大小不同的舞台上,都要从小角色、小事做起,努力当好多重角色。
  父亲,请你和天国的母亲放心,你的谆谆教诲,会化作无穷力量,激励你的子孙们像你那样做人做事,力争做到光明磊落、卓尔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