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花椒飘香季 农民采摘忙
本报记者 胡 蝶 通讯员 崔海飞 李 潇
文章字数:1324

  “李海霞,38.5斤”“任家满,23.6斤”“张爱荣,22.4斤”……8月13日,记者来到商南县清油河镇后湾村花椒基地,村民们正将采摘的花椒一一过秤、搬运、装车,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丰收图景。清油河镇后湾村的党支部书记李建华介绍:“采摘的新鲜花椒不能捂着,村民们采摘花椒都是用竹篓装,装满后第一时间拿过来过称,然后再运到后湾村村部楼顶自然晾晒。”
  沿着产业路蜿蜒前行,只见一棵棵缀满果实的花椒树映入眼帘,一簇簇颗粒饱满、色泽亮丽的花椒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火红,空气中也到处弥漫着阵阵椒香,浓郁鲜麻。花椒树下,参与采摘的村民们俨然都是些熟手,他们头顶烈日,一个个戴着帽子、手套,挎着竹篓,在花椒基地中不断地穿梭,他们分工明确、合理搭配,放眼望去,整个采摘现场井然有序,一片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今年花椒长势比去年好得多,昨天正式开始采摘,雇佣的工人有四五十人,采摘的新鲜花椒就有3000斤左右,4斤新鲜花椒可晒成1斤干花椒,每斤干花椒能卖60元左右。目前,村上还打算和当地的合作社合作,准备把花椒籽加工成花椒油,让平时利用率不高的花椒籽变废为宝,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而且延长了花椒的产业链。”李建华高兴地向记者介绍着。
  摘花椒是一件比较辛苦且麻烦的事情,因为花椒树带刺,针刺尖利,加上花椒比较娇气,只要稍微挤压,就会变色影响品质,为了保证花椒采摘的质量,采摘花椒只能全靠人力,好在摘花椒不是重体力活,男女老少都能做。
  程风云是后湾村村民,也是采花椒能手,之前每到花椒成熟季节,都去韩城采摘花椒,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出务工已经不太方便,这几年恰逢村集体经济发展花椒产业,给她创造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因而,花椒采收季,也正是她的“丰收季”。“今年村里的花椒长势好,我昨天一共采摘的有120斤左右,采摘新鲜花椒人工费是一斤2.5元。”程风云高兴得乐开了花。
  “放暑假没事,这几天花椒熟了,就跟着奶奶一起来摘花椒,第一次摘花椒,我的目标是今天摘30斤,给自己挣零花钱。摘花椒稍不注意就扎着手了,挣钱太难了,我今后还是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改变家庭条件。”正在采摘花椒的初一学生李明说。
  一粒粒成熟的花椒被迅速采摘下来后,需要立即晒干,经过脱籽后就可以出售了。李建华告诉记者:“我们自然晾晒的花椒成品颜色鲜艳、光泽度高、麻味十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谈起种植花椒的原因,李建华告诉记者,以前,每年花椒成熟时,村上好多村民都会去韩城市务工,采摘结束后,他们回到村上,说花椒树成活率高,容易栽种。想到村集体产业萧条,不如在村上也发展花椒产业。于是,2019年,村“两委”先后多次去韩城市考察学习花椒种植技术,把花椒产业作为全村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后湾村花椒种植287亩,今年是第二年挂果,长势非常好。到2024年,全面建成稳产后,每年可实现产值5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纯收入20万元,可带动群众30户50多人务工就业,户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谈到下一步打算,李建华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花椒产业技术管护,积极做好除草、修剪、防虫害、施肥、浇水等科管工作,加大提升花椒树培育,提升来年花椒质量及产量,同时不断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培育深加工产业链,让小花椒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