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药材成为富民“良方”
本报见习记者 刘桃李 通讯员 董旦旦
文章字数:1471



  夏末秋初,商州区沙河子镇落旗河村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只见一朵朵、一簇簇淡紫色的小花竞相绽放,伴着微风,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这些都是黄芩、桔梗等中药材。
  8月11日,趁着雨过天晴,当地药农纷纷来到田间地头,细致查看药材的生长情况,李均良便是其中之一。他种了5亩地的药材,从播种、除草到施肥,几乎全年时间都在精心管理着。
  “黄芩的籽和根都有药效,可以出售,加上这几年药材价格高,一年到头收入还可以。”李均良拿着刚采下的药籽说。
  作为商州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示范村之一,在落旗河村,像李均良一样种植5亩以上的药材大户就有55户。随着一茬茬药材的生长、成熟,落旗河村还配套成立了富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及红土润叶农副产品购销服务部,并培育药材收购大户4户,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卖掉自己种植的药材。
  “两个孩子还小,我不能外出务工,就收购起中药材,一年能加工一百五六十吨的桔梗。”红土润叶农副产品购销服务部负责人任晓静指着院子里加工好的药材说。
  种植有动力,销路有保障。落旗河村以中药材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已形成并逐步壮大起来,中药材成了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
  “目前,落旗河村发展中药材种植1200多亩,涉及桔梗、黄芩、丹皮、黄姜等多种药材,依托村中相对完善的生产、粗加工、销售体系,可带动药材种植户周期性增收不低于3万元。”落旗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麻刚奇说。
  除此之外,落旗河村还在沙河子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大户带动”的发展思路,依托村中面积大、土质好、光照强的优势,遵循群众种植习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开拓销售市场、稳定药农收入,全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沙河子镇在巩固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积极抓好产业谋划,重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下功夫,着重发展食用菌、土蜂、核桃、樱桃及林下魔芋、中药材等产业,助推农业大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生态美镇的‘四镇’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沙河子镇镇长李涛说。  
  为确保中药材产业行稳致远,沙河子镇还积极转变发展模式,通过“少量引种、多点试验、逐步推广”的方式,引导全镇群众种植中草药,试点林下经济,实现“一地多收”,石门沟村便是其中之一。
  立足村情实际,石门沟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确定了以立体农业强村富农的工作思路。通过请专家、查资料、看市场等方式,村上科学谋划了产业布局,在千亩核桃园形成了林药套种的生态农业新格局。村上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土地流转,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打造出集约化经营新格局。
  “我们村是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现有核桃建园面积1680亩。近年来,我们在加强核桃科管、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魔芋680亩、中药材400亩,不仅带动了周边群众务工增收,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石门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贺志敏说。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如今,在沙河子镇,从平地到坡塬,桔梗、黄芩、五味子等中药材长势良好,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这些特色产业已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良方”和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沙河子镇党委书记杨利国表示,下一步,沙河子镇将持续发展多元化的林下经济,做大做强林果、中药材等产业,并在产品深加工、优加工等方面下功夫,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产业升级、业态转型,全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以盘活资源、引育人才、打响品牌等方式,充分激发林下经济发展活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让发展红利更多惠及村民,倾力描绘产业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多彩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