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人才振兴:激活乡村新动能
本报通讯员 张 宏
文章字数:1218


  “葫芦有辟邪招财、多子多田、福禄寿禧之意。”近日,在商州区三岔河镇三岔河社区工厂,商洛宇泽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鹏随手拿起一个葫芦说,“这些大葫芦品相好的,一个卖二三百元,最小的5元起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39岁的李军鹏返乡创业,是三岔河镇实施人才振兴的一个典范。去年3月,一直在外从事土建工程的李军鹏,在镇政府的鼓励下,毅然返乡发展现代农业,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经营模式,流转土地100亩种植葫芦,带动周边2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农村空闲地多,房前屋后、菜园边坡均可种植,许多留守老人通过种植葫芦和务工实现增收。2022年,公司支付劳务工资9万元。”李军鹏说。
  产业是乡村振兴之基,人才是乡村振兴之魂。三岔河镇是商州区樱桃之乡,镇党委、政府把樱桃科管放在产业发展首位,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传授技术,通过课堂培训、田间指导,全镇已组建20多人的樱桃科管“土专家”“田秀才”。
  三岔河镇闫坪村五组村民查双朝已经68岁,他依托嫁接核桃板栗技术,在多次参加培训和实地操作后,成为十里八村的技术员。目前,查双朝嫁接的樱桃树成活率100%。同组63岁的村民查三根,经常为樱桃园修剪、防虫、拉枝,每天劳务报酬100元。
  像查双朝、查三根年过花甲学艺,在乡村振兴中大
  显身手,为年轻人树立
  了榜样。三岔河镇引龙寺村委会副主任朱升钊,为了改变贫穷面貌,高中毕业毅然参军,复员后在县城开店,到西安创办公司。2022年3月,他看到家乡缺人才、缺技术、缺项目的实际情况,毅然返乡任
  职村干部。
  “我下决心回村工作,想多给乡亲们办些实事。”朱升钊说。
  厚植创业沃土,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商州区持续优化创业环境,吸引能人贤士扎根基层,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施展才华。
  北宽坪镇于家山村党支部书记程亚利,原本在外有自己的生意,与生意收入相比,现在的收入还不够零花钱。可程亚利不这么想:“既然回来,就要干些有益于群众的事,让村子强起来,让村民富起来。”
  于家山
  村生态环境良好,森林植被丰厚,群众有种植
  食用菌、中药材的传
  统。在食用菌产业蓬勃
  发展的同时,废弃菌袋加工处理成为一道难题。
  2022年,程亚利牵头创办了陕西湘聚鑫环保有限公司,一期总投资500万元,年处理食用菌废袋1000万袋,处理秸秆200万吨,年生产颗粒燃料1万吨,利润200万元。
  程亚利说:“我们公司出资200万元,4个村集体经济共入股300万元,实行按股份分红机制,优先保证村集体利益。目前,基础设施、加工设备全部到位,已经试产成功。”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商州区以机制创新为抓手,充分释放乡村人才活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不断强化乡村振兴智力支撑,以优化服务环境为保障,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
  “自从商州区实施‘三百四千’奋力赶超工程以来,围绕‘3+N’产业集群和12条产业链重点布局,全区153名行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服务支持9个创新创业团队和22个重点项目,人才干事创业激情不断激发。”商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寇明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