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壮大首位产业 提升承载能力
——商洛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文章字数:4621
  根据民建省委会工作部署和民建省委会2023年“一号课题”方案要求,日前,民建商洛市委会调研组先后深入洛南、丹凤和镇安3县24个项目和企业,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听取汇报、与项目和企业负责人交谈等方式,详细了解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目前存在的困难问题,就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市县有关部门、企业和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流探讨,并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发展快规模大
  县域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商洛市辖1个区、6个县,总面积19292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9.36%,常住人口为202.68万人。2022年,商洛市实现生产总值902.56亿元,生产总值超过或接近150亿元的县区有3个(山阳县179.77亿元、商州区161.68亿元、洛南县144.62亿元),其余4个县均超过百亿元(镇安县108.32亿元、丹凤县106.44亿元、柞水县101.31亿元、商南县100.43亿元)。6个县县域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82.1%、全省第一,全省县域经济考核商洛市排名第7位,较2021年前进3个位次。
  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显现。制定《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精心编制“一县一策”“一区一策”事项清单,积极争取全省县域经济专项资金。2019年至2021年,成功将山阳、柞水两县纳入全省县域经济试点县,连续3年获得全省专项资金支持共4亿元。2022年,省上扩大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将商州区列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名单,商洛市镇安、柞水、商南、丹凤和商州5个县区获得首位产业发展支持1.39亿元,丹凤、商南2县获得现代农村融合示范园建设3000万元,洛南、商南2县获得县城建设支持4700万元。截至目前,商洛市累计争取专项资金6.16亿元,拉动项目投资30.8亿元。
  主导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围绕“3+N”产业体系,出台《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二十条措施》《进一步提升成长型产业链发展水平实施方案》等政策意见,绘制《“一都四区”重点产业链、招商、科技和金融导引图》,科学编制“一县区一策”事项清单,明晰产业链发展方向和路径。商州新兴产业与三产服务业、洛南现代材料与核桃产业、丹凤葡萄酒与文旅产业、商南生态康养旅游与茶产业、山阳健康医药与电子信息产业、镇安抽水蓄能与现代材料产业、柞水特色农业与中医药产业等县域主导产业初具规模。2022年,商洛市县域主导产业总产值460.95亿元,一二三产结构为14:40:46。
  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大抓项目建设,坚持高水平谋、广视野引、大力度建,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建立“三长”军令状和周末现场观摩制度,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包抓重点项目、百名部门骨干联项目精准服务等制度,专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丹凤鱼岭、镇安达仁等11个抽水蓄能电站成功与中电建、三峡、国电投等公司签订协议,总投资过千亿元、装机量过千万千瓦。2023年,商洛市县域确定了166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68.84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35个,占比81.3%,年度计划投资316.53亿元,洛南环亚源生态岛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柞水曹坪抽水蓄能电站、华能丹凤棣花10万千瓦牧光互补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
  园区提级扩能不断加快。始终将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之基,加强市级统筹,科学布局县域工业集中区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绿色循环、产出高效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近年来,围绕工业集中区“转型提质、开放创新、集约高效、绿色生态”的建设目标,出台了《商洛市优化产业布局培育首位产业推动工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标准化厂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聚集发展新动能,全力促进工业集中区发展。2022年,商洛市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81.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40.6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6亿元,入驻项目投资93.35亿元,新增入园企业40户。
  城乡发展面貌不断改善。率先在全省制定出台《县城建设管理导则》《城市风貌控制导则》和《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导则》,拆除违建76万平方米,整治楼顶露台769处,腾退建设用地1140亩。秦岭博物馆、交通物流园、生活垃圾发电厂、污水处理厂三期加快建设,高铁大道、环城西路建成通车,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四大门户区提升和南大门改造全面完成,悦豪酒店投入运营,皇冠假日酒店、南山精品花园酒店加快建设,“2+7”水生态修复治理步伐加快,州城路、民主路“白改黑”全线贯通,两河口城市运动公园、四皓公园、龙山公园等103个城市公园、口袋公园如期建成,山阳南大街改造提升、镇安县城线缆落地、柞水城区风貌改造和各县县河生态修复等一批项目相继竣工,洛南、商南获评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消除了4007座直饮水窖,新建了469所村卫生室,硬化了1835公里通组路,基本实现了卫生室“公建民营”和通组路的全覆盖。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1个、示范镇9个、示范村14个,镇安丰收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成康养、旅游、宜居示范乡村301个,“3456”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经验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
  科技创新赋能不断强化。深度对接秦创原总窗口,在全省地市层面率先建成秦创原(商洛)创新驱动网络平台,实现科技资源互联互通,为企业提供专家、科技需求对接等科创服务,推动人才、高校、企业线上互动。启动建设5000平方米西安—商洛飞地孵化器,已入驻盘龙制药等5家龙头企业和6家产业研究院,开展技术研发和企业孵化。按照“阶梯式”培育思路,通过项目、技术、税费减免等政策措施,组织企业开展科技型企业入库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63家,高新技术产业达到7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7县区全覆盖,39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通过验收,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及陕西锌业锌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继建成,示范带动效应不断增强。
  总量小链条短
  经济总量偏小。2022年,商洛市县域生产总值为740.9亿元,较2021年增加40.1亿元,与陕南其他两市相比,县域经济总量为安康的87.57%、为汉中的62.76%。商洛市六县中经济总量超过150亿元的仅有山阳一个县,洛南县经济总量为144亿元,其余4个县刚过百亿。
  主导产业不突出。2022年,商洛市六县首位产业产值只有山阳县健康医药产业产值过百亿,商南县康养旅游产业产值过50亿元,其他县首位产业产值均不超过50亿元。且产业协同化发展不够,产业链条短,缺乏龙头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小而散”特征明显,存在内部无序竞争。
  收入水平偏低。商洛市六县均为脱贫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压力大。2022年,商洛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31元,仅为全省的60.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1元,仅为全省的63.5%。
  企业融资困难。由于市、县金融市场不发达,企业间接融资多,直接从金融市场融资少,多数企业都需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但企业向银行贷款时需要抵押物,而大部分县域企业抵押物不足或有抵押物却被估值偏低,金融部门考虑风险,就会不贷或少贷。同时,市、县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不完善,总体担保能力弱,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
  补短板提品质
  扩大有效投资。明确发展路径,认真贯彻落实我省《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一县一策”“一区一策”事项清单落地见效,大力发展“一县一业”,强化首位产业支撑作用,促进县区首位产业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特色取胜。聚焦新目标、新要求,修订完善“一县一策”“一区一策”事项清单,进一步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领域、重大工程等,指导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推进项目建设,瞄准制约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环节,谋划实施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高标准推行“五库两单”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坚持工期倒排、时间倒计、责任倒逼,及时有效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推动投资量尽快形成实物量。加大招商力度,聚焦国际国内500强、央企国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和乡党企业,依托标准化厂房、“3+N”产业集群、工业集中区等开展精准招商,着力招引在细分行业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头部企业、链主企业,以龙头为引擎促进产业集聚,推动形成发展突破口。
  做强主导产业。打造康养之都,聚焦中国康养之都发展定位,围绕“医养游体药食”六大康养产业体系,充分放大商洛生态环境适宜、自然风景秀丽、农特产品富集、中医药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的独特优势,大力开发春季赏花品茶、夏季消暑嬉水、秋季品果养生、冬季赏雪避霾等康养产品,发展银发经济、露营经济、研学经济、亲子经济等康养经济,形成全季节、全循环、全生命周期的康养产业链条。成立产业联盟,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合作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县域主导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作用,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地成立跨县域全产业链的特色产业联盟,如商洛茶叶、健康医药、食用菌、全域旅游等产业联盟。产业联盟实行市场主导、抱团发展,联盟内的企业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按照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销售平台的办法,打造一批区域优势品牌,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推动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筑牢发展载体,坚持“一县一区、一区多园”,扎实推进产业园区整合升级。紧紧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打造一批重点特色专业园区,并优先支持其升级为省级园区。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缩短建设工期,确保企业落户即可入驻、入驻即可生产。
  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市、县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按照“完善功能、突出特色、聚集人气”的要求,结合各县实际,以县城路网、综合管廊、绿地公园、海绵城市、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争取“县城建设示范县”创建,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完善县域综合服务体系,加快补齐短板、优化功能,建立县域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以就业创业便民政务服务为重点,对接引入城市优质服务资源,整合优化各类服务平台,提升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合理布局乡镇区域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点。有序盘活县域资源要素,坚持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推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资源利用、要素配置的县域统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实现县域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模式,开辟更多产业发展路径和变现增收机制,把生态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县域发展优势。
  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以实施营商环境突破年为抓手,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完善绿色通道、量身定制、容缺受理等机制,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力争商洛城市信用监测进入全国前列;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创新体系,发挥秦创原“一中心一平台”作用,做好“西安研发、商洛转化”“西安制造、商洛配套”文章;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技术研发支持,对获批省级以上工程中心、研发中心的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支持企业做大优势品牌,对晋升国家、省行业龙头企业和企业标准上升为省级或国家标准的给予重点奖励。汇聚金融“活水”,强化融资平台建设,推进平台市场化转型,利用平台公司策划实施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推动服务向县域延伸,加大金融机构县域信贷投放力度;加强银保业务合作、整合互补资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展企业贷款信用保证保险,为县域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发挥保险保障功能。
  (民建商洛市委员会调研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