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赤诚恒存心间
本报记者 肖 云
文章字数:1327
  有人说:要想得到一年的收获,就种谷子;要想得到十年的收获,就去栽树;要想得到一生的收获,就去育人。习良慧选择去做那个育人者。
  习良慧是商州区九年制学校的一名老师。她清楚地记得,25年前的毕业典礼上,校长语重心长地说:“教师这个职业关乎孩子的未来,希望你们捧着一颗心站在三尺讲台上,用心用情去对待自己的学生。”
  “当我第一次踏上讲台,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时,我便知道了这句话的分量,于是在心中暗暗告诫自己:此生责任重大,一定不负使命。”习良慧说。
  习良慧曾带过一个叫建明的学生,性格活泼,乐于助人,但就是学不进去。老师讲课时,他表现得毫不在乎,要么发呆,要么在桌兜里找东西。尽管如此,习良慧并没有放弃他,讲完题后,总会关心地问他:“建明,这道题你听明白了吗?自己会做了吗?”建明似懂非懂地说:“会了。”习良慧从他那有些惭愧的眼神里读出来,他肯定不会。她知道他内心深处还是想学好,但实在集中不了自己的注意力。课后,习良慧耐心地给他单独辅导,哪怕帮助他进步一点,也是好的。
  有一回,建明妈妈专门找到习良慧,“我孩子回家经常对我说,习老师每次给他讲题,都很耐心地一点一点讲,他能听懂”。经过一年时间,建明学习有了很大进步,数学总不及格的他,竟然及格了。习良慧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成就感,也更深刻地体悟到:教师就是以“学生价值的实现”来实现自我价值的。
  作为班主任,习良慧认为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尊重、激励、唤醒。2004年,她新接的班里有一个叫张望的孩子,胆大调皮,甚至有些嚣张,是班上的“大刺头”。有一天中午,习良慧准备去教室锁门,看见张望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也不去吃饭,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无意间,习良慧发现他的裤子撕开了一个很大的口子。“考虑到他的自尊心,我对他说,你悄悄跟我来,我帮你缝好裤子,这是咱俩的秘密,其他同学不会知道的。”习良慧说,缝好裤子后,他就开心地去吃饭了。不多久,习良慧惊喜地发现,这个“大刺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刺”没了,成了老师的得力小助手。有一次,讲台上的凳子坏了,差点把她摔了,没想到第二天去,凳子居然稳稳当当,一问,原来是张望修好的,“当时我特别感动,也特别幸福”。一年后,张望主动申请成了数学课代表。时隔多年,每次和同事在交流教书育人心得时,这个故事总让习良慧津津乐道。
  习良慧还带过一个学生叫小凡,她聪明可爱,但又非常任性。“她任性起来,谁的话也不听,有两次她躲到校园墙角玩消失,我和班上同学找了很久才找到。”习良慧很担心,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一有空就找小凡谈心,像妈妈一样去开导她。有时候一说就是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直到她想开了,不再钻牛角尖了。慢慢地,这个孩子任性少了,变得懂事了,学习劲头也更足了。
  小学毕业时,小凡跑到习良慧身旁,依依不舍地说:“老师,您初中还带我们吗?”不知怎的,这句普通的话让习良慧湿了眼眶。这些年来,她已经习惯了半夜起来送学生去医院;习惯了夜晚查宿时,学生依靠在她身边撒娇;习惯了学生忘带周末练习题,她打印好送到他们的家门口……
  “赤诚,恒存心间;行远,仍是少年”!习良慧说,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她将一如既往地做鼓荡着爱与温暖的春风,扶着、护着学生在人生的画卷上尽情挥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