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用心搭起文明班线
本报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杨昌辉
文章字数:1075
  “班车马上就要出发,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晕车的乘客,车上备有塑料袋和免费晕车药。”普通的男中音,朴实的话语,在镇安县城到铁厂镇铁铜村的通村班车上重复了20多年,但通村班线的驾驶员
  李自明仍不厌其烦地一次次重复。
  李自明曾经是一名军人,退伍后,他始终以“退伍不褪色”的誓言,在通村客运驾驶员岗位上,用一颗平凡的心和真诚朴素的言行践行责任感,用爱岗敬业和履职尽责绽放属于他的光彩。
  从部队回来的李自明被村上吸收进入村干部行列。1998年,看到村里没有通村班车,群众外出办事非常费劲,有着丰富驾驶经验的李自明辞去了村干部工作,向几位战友借钱,买了一辆大巴车跑起了客运。
  “第一次开车去县城是大冬天,路不平,一位老人晕车呕吐,我担心老人下车受冻,就让老人吐在我媳妇的提兜里。”李自明回忆第一次驾驶通村班车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天,他直接将媳妇的纱巾当作了手纸,帮那位老人擦拭呕吐物。第二天,他就让媳妇买些晕车药放在车上,还准备了塑料袋和手纸。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了20多年。
  随着小汽车的普及,农村通村班线客运严重亏损,有些人劝他“老亏本、赔钱,别跑车了”,但他仍然坚持了下来,并一直保持一个标准:给农村群众到城里捎运东西决不收费。
  面对不少客运班车为了拉满乘客,经常在城里兜兜转转不准时出发的情况,李自明带头搞了准时直达的“快客”模式,将自己的手机号码与微信号进行捆绑,乘客通过微信第一时间掌握发车时间,绝不延误。他将部队严明的纪律、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用在自己通村班线驾驶员岗位上,深受沿线群众好评。
  十年前,去铁铜村的八山沟没有修桥,车辆和路人行走,都要经过特别难走的河道便道。为了学生能安全到学校,李自明每天跑3趟,义务接送学生。2007年春节前夕,一位乘客将装有1000元的红包封存在纸箱子里面,谁知到站下车时,乘客发现自己的纸箱子被别的乘客拿走了。李自明知道后,赶紧请公安局的人帮忙调取监控,第一时间将这位顾客的纸箱子找了回来。
  2016年冬,一位孕妇在街道路边等车,过去了好几辆班车,都不拉。李自明看到这位孕妇挺着大肚子,看起来很着急,于是就把车里满座顾客的票钱全都退了,专门把这位孕妇送往医院,刚到医院一楼,这位孕妇就生了。
  每天早晨,手握方向盘迎着曙光,准时奔向县城;当天边挂起一道夕阳,他又将去县城办事的群众平安护送回家……在通村班线上,25年如一日,李自明以方向盘为伴,以车为家,创造了安全行驶90万公里的纪录。他也先后多次被市、县评为“红旗车”“文明班线”“交通文明驾驶员”“最美司机”等。
  “每个人都有梦想,我的梦想很小,就是把我最美的青春奉献给通村班车上的方向盘。”李自明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