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坚守岗位 守护城市“颜值”
本报通讯员 程毅飞
文章字数:1294
  9月19日,雨淅淅沥沥下着,丹凤县城中心街中段的人行道上,环卫工董丹宁身着橙色工作服,拿着扫帚簸箕,弯着腰专心清扫地上的落叶。被秋风吹落到地上的树叶,遇到雨水后,紧贴在地面上,怎么扫也扫不起来,她就放下扫帚,蹲下身将树叶捡拾起来。经她打扫过的街道,顿时干净整洁起来。
  “下这么大的雨,怎么不披件雨衣,不怕淋湿吗?”
  “咋不怕呢?倒是想穿,可穿上雨衣扫大街不是不方便吗?”她笑着说。
  董丹宁原来在县冶炼厂上班,虽然干的是出炉渣的重活,但她热爱那份工作,从不叫苦喊累,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她本以为能在这家国有企业一直干下去,安安稳稳度过一生,然而,20世纪90年代末,受市场冲击,全县企业纷纷倒闭改制,县冶炼厂也未能幸免。下岗后,董丹宁回到家中,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后来,随着城市扩容,县城管局招收“城市美容师”,她不知道啥叫“城市美容师”,跑去一问,才知道其实就是扫大街的清洁工。“清洁工就清洁工,都是靠劳动吃饭,总比三天两头出去找活干强。再说了城管局还包缴‘三金’,退休后生活也有保障。”她不顾亲朋的反对,报名参加了城市清洁工的招聘,最终被城管局录用,成为首批“城市美容师”。
  凭着在县冶炼厂出炉渣练下的功底,一到岗,别人还在摸索适应期,董丹宁很快就进入工作状态。刚开始,让她有点发怵的是,早上4点钟起床,她有点儿不适应。但当她看到经过她的努力,大街变得干净整洁,路过的人跟她说一声“您辛苦了”,她的心里暖暖的,很快就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适应了这份“披星戴月”的工作。
  清扫路面上的果皮纸屑、捡拾绿化带内的烟头、擦拭垃圾桶、铲除电线杆上的野广告……每天早上,董丹宁4点起床,4点半准时到达她负责的路段,开始当天的清扫工作。
  “平时最难捡的就是烟头,要用夹子一个一个夹起来,时间长了直不起腰。”董丹宁将刚夹起的烟头扔进簸箕里。
  “我负责的这一段清洁区,地处县城中心,商业网点多,人流车流量大,清扫起来难度也大,有时候扫好这头,刚往前走一点,扫过的地面又有人扔垃圾,没办法只能折回去再扫。”董丹宁说,现在有了机械清扫,能稍微轻松一些,但公司对她们的管理也更严了。
  董丹宁和她的姐妹们,不仅要负责街面的清扫保洁,还要负责路面上一些电动车、共享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的规范停放。有时,一辆车子需要两三个人一起抬,才能把车子摆放到应该停放的位置。“有一次,我上前劝导一位没按规定停放电动车的路人,用手轻轻拍了那人一下,那人就像触电般打开我的手说:‘手脏,别碰我’。”说到这里,董丹宁眼里闪过一丝无奈。
  有人不理解,也有人感谢。
  一个周末,董丹宁正在街边清扫,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跑到她身边说:“奶奶,你喝水!”说着,把一瓶矿泉水递到她手里。那一刻,董丹宁看着小男孩,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虽然环卫工作很累很苦,但当市民走在干净的街上,一个个笑容满面,我的心里也像灌了蜜,觉得起早贪黑值得。”董丹宁说。
  董丹宁在清洁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其间,她先后荣获全县“十佳城市美容师”、县劳模、县道德模范、城市建设先进个人等称号。
  “今年干出去,明年我就要退休了,想想,还真有点舍不得。”董丹宁说完转身离去,那橘色的身影,又在街道上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