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流岭深处的康养小镇
本报记者 吕丽霞 杨 鑫
文章字数:1591
天麻产业园

寺坪镇中心区域鸟瞰图

蜂农查看酿蜜情况

村民采收平菇

枣皮(山茱萸)

孩子们在文家谷景区游玩

文家谷景区

  金秋十月,流岭深处的丹凤县寺坪镇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沿着镇村道路的田坎、路边、山上,色泽红艳的山茱萸挂满枝头,村民或忙着采摘、或脱皮晾晒;镇中心的文家谷休闲园,前来游玩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镇里的街道边,民宿改造正在进行,工人们正忙着覆瓦刷墙;省道边的民居改造已基本完成,白墙灰瓦,花木繁盛,一个个富有地域特色的小院被金灿灿的玉米、红艳艳的山茱萸映得格外喜庆。
  寺坪镇地处流岭深处,全镇有4550户1.6万人,森林覆盖面积超过70%,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林业资源是寺坪镇最宝贵的财富。
  “最近,白天在村里几乎看不到人,村民都上山采山茱萸去了。到了下午或晚上,村民才回家,把采摘的山茱萸进行粗加工……”说起村里的主导产业,今年37岁的寺坪镇赵塬村党支部书记徐新虎颇为自豪。
  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山茱萸被村民广泛种植,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因此寺坪镇也有“山茱萸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通过进一步推广和科管,全镇山茱萸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年产山茱萸1500多吨,产值近7000万元,人均年收入近5000元。2021年,寺坪镇引进丹凤县永福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天麻产业园,示范引领发展天麻种植,全镇栽种天麻1200亩,辐射带动群众430多户增收致富。目前,全镇发展茯苓600多亩、五味子400多亩、连翘1.5万多亩,各类中药材年产值约2亿元,中药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在丹凤茂生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平菇基地里,村民正在采摘末茬平菇,一箱一箱的平菇被装上车,送往外地。据了解,目前全镇有3家食用菌生产企业、4个生产基地,年生产菌袋150万袋,销售收入约700万元,带动周围近百名劳动力在此季节性打工。除此之外,全镇还成立中华蜂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养蜂1500箱;建有一家杂粮加工企业,年生产杂粮5万多公斤。
  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面对农业产业规模小、品质不高、农特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寺坪镇调整思路,经过充分的调研与论证,在抓好中药材、杂粮、蜂蜜等特色产业和养殖业的基础上,以“两改两转三促进”为抓手,积极推进产业转型、业态转型,探索“旅游+”“康养+”等新模式新业态,形成生态康养中心,飞播林——上运石休闲观光带,特色产业、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的“一心一带三区”发展思路,着力打造流岭深处的“康养避暑小镇”,以生态康养和旅游带动农业,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今年3月份,文家谷建设启动。7月7日,集生态康养、露营休闲、娱乐运动、户外探险于一体的旅游康养基地建成开园,丹凤、商州、山阳以及西安的游客前来游玩,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万元。借着烧起的热灶,镇上决定再添一把火,全力提升镇域环境,策划实施大小项目55个,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功能,着力打造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康养避暑小镇”。
  环境变美的同时,镇上积极探索群众增收致富新渠道。在民居改造中,更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按照“一户一策”“一院一景”原则,全镇发展庭院经济100多户,打造出庭前有花、院中有景、景中有收益的精致农家小院。引导村级集体经济通过资金、资源和土地入股文家谷,参与经营管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升,辖区11个村累计积累均超过5万元。镇上将原来的敬老院改造成民宿,鼓励有条件的群众开办农家乐,让外地游客来玩得好、留得住,进一步拓宽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
  寺坪镇党委书记袁博说:“我们将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等优势,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做优做精文旅康养产业,精心策划办好富有地域特色的节会,培育多元消费业态,努力把生态寺坪的‘颜值’变成‘产值’,让生态效益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产业融合发展,寺坪镇实现了“1+1大于2”的效果,一幅业兴、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