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绿水青山幸福长
本报通讯员 邹大鹏
文章字数:875


  金秋时节、细雨朦胧,朝霞淡抹、云絮在天。
  10月12日,天刚刚蒙蒙亮,在镇安县达仁镇丽光村休闲广场,已经有三五成群的群众悠闲地散着步,时不时还能传来阵阵笑声。远处苍翠的青山和潺潺流水交相辉映,一片片茶园、桑园点缀其中,与布局有序、白墙红瓦农家庭院一起,绘出一幅绿水青山秀美画卷。
  “老刘,你看这个石头打造的磨盘,在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用来压过菜籽油。那时候,做梦都没想到现在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村民杨兴福指着休闲广场一侧的巨石磨盘,向同行的刘家德介绍。看着熟悉的物件被整理为“微景观”,唤醒了杨清福的记忆和乡愁,已经70多岁他,为现在的幸福生活由衷地感到开心。
  今年以来,达仁镇以“两改两转三促进”为抓手,从产业赋能和挖掘文化内涵入手,通过小尺度、渐进式改造,因地制宜布局建设一批小公园、小花园、小广场、小菜园、小果园等微景观,实现小投入、微建设、大提升,扮靓扮美绿水青山,构建出具有文化特色、多样宜居的幸福空间。
  绿水青山“好颜值”改变的不仅是宜居环境,更带来了金山银山“好价值”。
  在狮子口社区四组的茶园基地里,郁郁葱葱的茶园已被整齐地修葺过,远远望去,犹如一片绿的海洋。
  镇安县香郁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但堂武感慨地说:“好生态才能生产好茶叶。我与茶打交道已经有近30年了,这片茶园在我的手里由小变大,我也从中获得了真金白银。”
  这些年的生活让但堂武深刻地懂得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而从中获得实惠不仅仅是但堂武一人。近年来,达仁镇依托绿水青山资源禀赋,依托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示范村两块金字招牌,着力做大做强茶叶、蚕桑两大优势产业。目前,已建成茶园7.1万亩,有茶叶企业5家、初制加工厂27家,培育茶叶产业合作社86家。建成桑园1.3万亩,成立蚕桑产业合作社24家,有养蚕户1200余户,今年养蚕3689张,养蚕数量突破历史极值。茶叶、蚕桑两大产业总收入突破1.5亿元,户均产业收入达4万余元,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比重达67%。
  如今,达仁镇正在以质的嬗变而欣欣向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达仁镇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绿水青山变成达仁镇高质量发展的“靠山”,幸福生活正款款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