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丹凤县建立实施GEP考评机制,弥补GDP考核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局限性——
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文章字数:2729



  丹凤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把准“绿色标尺”、摸清“生态家底”、厘清“转化通道”,探索建立GEP综合考评机制(GEP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也称生态产品总值,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着力弥补GDP考核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立足绿水青山“好颜值”
  丹凤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在“扬生态优势、补发展短板”上发力,全面分析现有考核体系存在的不足,探索建立GEP综合考评办法,实现双考评、两促进。
  因势而谋、深入分析,找准GDP考评短板。按照省、市现行考评体系,GDP考评共19个门类40项支撑指标,以经济指标为主,生态价值考虑不足,没有涵盖生态系统产出与效益,考评结果无法科学、准确、全面体现县域经济真实发展情况。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单一的GDP考评方式已不符合新时代绿色发展要求,需要尽快调整考评方向、优化考评结构、改进考评方式,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路径。
  应势而变、创新突破,探索GEP考评办法。丹凤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工业基础薄弱,属于GDP较低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但生态资产富足,GEP价值较高。按照全省《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在充分借鉴外地试点经验基础上,紧密结合县域发展实际,探索建立GEP与GDP双考评制度,出台《丹凤县GEP综合考评办法(试行)》,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引导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顺势而为、因地制宜,构建合理考评体系。将GEP综合考评结果纳入相关镇办和县直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根据地域及行业差异,分门别类设置不同考评指标,实行差异化赋分权重,共设置“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生态文化服务、双增长双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等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88个三级指标,实现考评内容全覆盖。设定考评基础分为100分,根据不同指标属性,分别采用功效系数法、完成比例法、否决扣减法、排名赋分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考评赋分,确保考评精准有效。
  紧盯金山银山“好价值”
  坚持“科学性是前提、系统性是关键、实用性是目的”原则,抓好常规、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科学设定考评内容,实现考评方法好操作、考评措施能落实、考评结果可检验。
  坚持扬优成势,突出特色考评要素。丹凤县森林覆盖率达67.5%,是著名的“核桃之乡”“山茱萸之乡”“优质天麻之乡”。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共有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等文物遗迹231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为充分彰显生态资源和文旅资源优势,在GEP考评体系中明确了“公共文化品牌数、精品民宿数、秦岭山水乡村数、‘两山贷’交易额”等引领文旅产业发展的重点指标、特色要素,对12个镇办和相关县直部门赋分考评。
  坚持正向激励,设置精细考评目标。根据各县直部门主责主业、职责职能,结合工作实际,设定可测量、可实现的考评目标及任务,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采用完成比例法进行综合考评。紧扣“一都四区”建设,对发改、文旅等相关部门设置激励性考评指标。同时,大力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对经验做法获得省级以上肯定推广、宣传报道的单位,予以加分奖励。通过正向激励,不断激发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聚合力、增动力、提效率,加快推进“两山”转化,为绿色发展蓄势赋能。
  坚持生态底线,设定明确约束指标。落实“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生态保护屏障,对各镇办考评实行否决扣减法,设定“水土流失率、主要污染物减排、农药使用强度、河道非法采砂、较大及以上森林火灾”等14项约束性指标,占考评指标总数的15.9%。对河道非法采砂、森林火灾等破坏生态事件,量化设定年度目标,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赋分。同时,对生态环境问题被中央和省市督察通报批评、挂牌督办,被主流媒体曝光、造成恶劣影响,发生重大生态环境破坏案件、较大及以上森林火灾等情况实行扣分惩戒,并追究相关责任。通过反向惩罚,倒逼责任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细、取得实效。
  用活融合共赢“好办法”
  坚持把GEP综合考评作为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强化绿色发展导向、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考评引领作用,全面融入特色产业发展、生态金融创新、文旅宣传推广、山水乡村建设等多个领域,实现互融互促、融合发展。
  融入“一产”强链条,首位产业提级扩能。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把丹凤葡萄酒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探索“企业(酒庄)+景区+农户+市场”发展路径,形成葡萄酒全产业链网络体系。全县种植优质酿酒葡萄2.1万亩,葡萄酒年生产能力达到3万多吨,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走出了一条集葡萄种植、观光、采摘,葡萄酒酿造、储藏、销售于一体的生态文化体验之路,促进生态物质产品“小葡萄”释放经济资源“大价值”,实现葡萄种植增收和葡萄酒增值溢价,让传统“老字号”焕发时尚新活力。“接二连三”闯新路,金融供给提标扩面。开发“两山贷”金融产品,对于符合“两山贷”的个人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0万元,企业贷款额度可达1000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其他经济组织贷款额度可达5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三年。截至目前,累计发放“两山贷”12户16笔1.14亿元。同时,与南京市市级机关物业管理中心开展机关事务系统和生态保护系统的横向交流、跨界合作,拟将南京市市级机关集中办公区各类碳排放指标纳入丹凤县生态养护工作中,力争达成全国首笔碳汇交易“撮合交易”,一期选取国有商山林场部分碳汇林,按市场价折算人民币15万元出售给南京市,用于中和南京市市级机关会议室碳排放,实现碳汇变现。
  融进“三产”增动能,文旅融合提档升级。开展“商鞅封地·丹凤朝阳”文旅系列宣传活动,成功举办“丹凤花开等您来”“丹凤酒香邀您品”“丹凤果甜请您尝”三大生态文化服务主题节会活动,大力宣传丹凤文化旅游,不断提升丹凤对外形象和旅游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增加旅游附加值。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仅棣花古镇景区接待游客16.8万人次,位居全市景区第一名。2023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594.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29亿元。
  融通城乡促发展,乡村建设提质增效。坚持全域谋划、全域整治、全域推进、全域提升,以“两改两转三促进”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共享村落、数字乡村试点,全年共建康养、旅游、宜居示范村36个、农房100套,打造5个农村景区、5个产业景点,新增100个民宿床位,出租200套闲置农房。推动村庄变景区、农产品变商品,促进产业发展有“钱景”,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源源不断把绿水青山“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