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打造特色农业发展的商洛路径
——我市奋力实现“六个做示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文章字数:2930
山阳法官农旅小镇

  本报记者 巩琳璐
  大棚里木耳、香菇菌袋鳞次栉比;田间地头覆膜保墒、金黄的稻田丰收在望;草莓大棚里,翠绿的草莓植株不断向远处延伸,一片生机盎然;养殖场膘肥体壮的猪仔或休憩、或吃食,悠然自得……初冬时节,行走在商洛大地,田畴沃野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依托资源禀赋,全市上下聚焦建设特色农业强市目标,持之以恒抓改革、增活力,千方百计兴产业、促增收,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持续拓展特色产业规模量级,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产业品牌,着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打造特色农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特色农业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牢记“国之大者” 切实抓好粮食面积和产能稳定
  10月下旬以来,我市各地水稻迎来了最佳收获期,各地抢抓晴好天气,积极推进秋收秋种工作。
  走进洛南县保安镇眉底村稻田基地,金灿灿的稻田连绵成片,自动化水稻收割机在田间纵横穿梭、收割、脱粒,满目都是丰收的景象,现场弥漫着清新的稻谷香。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我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面积和产能稳定。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粮油生产工作的通知》,将全年238万亩48万吨粮食、33.7万亩大豆、18万亩油料、16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生产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并签订了“军令状”。及时发放耕地地力保护、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油菜扩种、农业生产救灾等补贴资金2.02亿元。商州区对林下种植马铃薯、大豆等每亩补贴100元,洛南县连续4年设立1000万元粮食生产专项资金,丹凤县对撂荒地复垦、林下种植马铃薯给予一定补贴,山阳县设立4000万元粮食生产专项资金。全市复垦复种撂荒地1万亩,实现季节性撂荒清零,常年撂荒复耕。同时,充分挖掘幼龄茶果园套种粮食潜力,林下套种大豆、油料5487亩。“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粮田”变“良田”,连点成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本盘”。 
  据统计,今年全市秋粮面积141.1万亩,预计产量32.27万吨,同比增长0.86%和7.3%。实施玉米“增密度”提单产32.61万亩,亩增产45.3公斤。截至11月3日,秋收工作已全面完成;秋播小麦51.97万亩、油菜12.15万亩,分别占计划面积53万亩和12万亩的98.0%和101.3%。新建高标准农田11.45万亩,占年度任务的114.5%;核准新增产能53.98万公斤。
   构建全产业链 大力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商洛香菇鲜香浓郁、圆润劲道,核桃仁白如玉、油香味浓,板栗果大色艳、仁丰味甜,道地“商药”品质纯正、成分含量高,畜禽产品绿色健康、肉质鲜美,高山有机茶清香耐泡,柞水黑木耳黑润柔软、滑嫩劲爽,丹凤葡萄酒口感醇厚、酸甜适口。商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活力无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切入点。如何做好特色产业文章,挖掘农业多元价值,完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有效融合,是农业产业由大向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市紧扣“菌果药畜茶酒”特色产业,以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标准全域推广为目标,持续拓展特色产业规模量级。
  今年以来,我市栽培食用菌4.57亿袋、鲜品产量27.52万吨,木耳1.57亿袋、干品产量7870吨。全市新建和改造茶园5.1万亩、生产春茶1.15万吨,新建猕猴桃标准园1140亩。肉、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0.22万吨、5.82万吨和4136吨。2022年,我市食用菌、香菇、木耳、核桃、板栗、中药材、肉鸡、冷水鱼规模产量均居全省第一。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365个,认定面积372.86万亩,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基地种植开发面积134.56万亩,创建生态种养标准化示范场(园)54个。
  小小的食用菌能做成多大的产业?一颗核桃能撬动多少产值?答案是亿元级。2022年,我市食用菌代料栽培4.55亿袋,鲜品产量46万吨,实现综合产值82亿元。食用菌、香菇、木耳规模产量居全省第一。全市核桃基地面积352万亩,年产量16万吨,年加工营销核桃产量突破30万吨,综合产值55亿元,核桃产业涉及37万户群众。亿元级的核桃和食用菌产业正是我市做好特色产业文章结出的硕果。
  为了进一步增强产品竞争力,我市大力实施“菌果药畜茶酒”全产业链培育工程,引导各地立足自身优势,错位发展,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的特色优势,形成了以商南茶叶、柞水木耳、镇安板栗、洛南核桃、山阳食用菌、丹凤肉鸡为代表的一批区域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全市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8家(国家级3家、省级42家),现代农业园区152个(国家级1个、省级28个),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个,发展农民合作社5166个,其中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27家(国家级25家、省级83家),发展家庭农场2781家,其中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32家(省级60家、市级85家),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商南茶叶、猕猴桃入选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聚力山水特色 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打造农业强市,无论是宜居,还是宜业,落脚点都是“和美”。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商洛市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导则》,从乡村产业、生态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对建设秦岭山水康养、旅游、宜居乡村分别制定了相关指标,明确了村庄分类、基础设施等10项建设内容,每年启动建设3类示范村各100个。
  目前,已创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5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4个、美丽宜居示范村48个,市级康养、旅游、宜居示范村301个。
  一座座整齐美观的民居,一户户干净整洁的庭院,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村组路……商州区杨斜镇月亮湾村的变化让村民们个个心花怒放。
  近年来,月亮湾村不断完善宜居功能,对废弃闲置的土坯房或简易厕所进行拆除,按照危改、抗震政策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土坯房、厕所实行建新拆旧,进一步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和村庄整体面貌。
  “我们村家家户户门前修建了小花坛,种植了蔬菜,村道路边还种植了矮化樱桃树、中药材和各种花草,环境变得特别美!”月亮湾村三组村民金治良高兴地说。据了解,村上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已建成年种植150万袋食用菌基地1个、冷水鱼养殖基地1个、银耳工厂化项目1个。
  月亮湾村只是我市诸多美丽乡村中的一个。近年来,我市按照“一村两品”“一村一主题”的思路,着力打造乡村旅游、餐饮民宿、休闲农业、户外露营、亲子体验等新业态,55个乡村已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有的可以观云海、赏晚霞,识农耕、听蛙鸣,赏兰花、听鸟语,露营地、数星辰;有的可以穿林海、深呼吸,沁氧吧、避酷暑,住民宿、观瀑布,游水乡、看花海;有的可以游茶海、饮香茗,采鲜果、品红酒,听渔鼓、尝美食,访遗址、寻乡愁……
  同时,我市把乡村治理与和美乡村建设作为重头戏,所有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大力宣传婚丧嫁娶文明新风,引导群众树立厚养薄葬、节俭办丧的新观念,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不断提升乡村善治水平,涵育文明乡风。11个村(社区)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山阳县板岩镇安门口村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下一步,我市将以食用菌、木耳、茶叶、冷水鱼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康养农业、创意农业,推进农、文、旅有机融合,建设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和稻田观光景区,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和休闲旅游精品,使农村变景区、产业变景点、农房变民宿、农产品变商品,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功能、提升产业效益。”市农业局局长闫亚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