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通过政策帮扶、自立自强走上脱贫致富路,商州区金陵寺镇村民李太来坦言——
“ 我有信心把日子过得更好”
本报记者 肖 云
文章字数:1367
  “咩咩咩……”苍茫的大山中,回响着李太来唤羊的叫声,不一会儿,一只只雪白的山羊从山背后绕过来,沿着蜿蜒的小路挨个朝李太来的方向赶来。
  今年62岁的李太来是商州区金陵寺镇上竹园村脱贫户,他家住在一座名为北岭的高山上,山路险峻,不通班车,要去村委会得走20多里地,生活十分不便。
  11月15日,记者在采访李太来时,他说年轻时在西安打工糊口,随着年岁渐长,不愿再漂泊在外,盼望在家门口谋个长久的营生。干啥好呢?思来想去,又跟村干部商量再三,李太来决定养羊。
  在山窝窝里住着,不管从哪儿望出去都是山,一重又一重的大山阻隔了城市的繁华,却馈赠给了山民丰富的山林资源,为养殖业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天然草场。
  2012年,李太来借助政府的贴息贷款,花了1.6万元从临潼买了13只羊,放在山林散养,“羊吃的是青草,喝的是山泉水,整天上山下坡,体质自然比圈养的好。”他从一本书上看到,给羊饲料里掺点藿香之类的中草药,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在李太来的精心呵护下,羊很少生病,有小问题循着经验自个儿就能治好,疑难杂症找镇兽医站的干部就能解决。“养羊跟种地一样,难不倒庄户人。”李太来笑着说。
  “第二年把羊一卖,本钱挣回来了。”李太来说,他用政府给的石棉瓦和彩条布搭了个羊圈,羊吃草回来也有了遮风挡雨的去处。通过自繁自养,李太来的羊群规模逐渐扩大到100只。
  2015年一个夏日午后,一阵电闪雷鸣、狂风骤雨让羊群遭遇了灭顶之灾,李太来仿佛有种预感,不等雨停就踏着泥泞的山路跑去找羊,看到一群羊倒在草坡上,浑身焦黑,他的心都要碎了。“那次,雷击了30多只羊,损失好几万元。”
  好在脱贫攻坚政策给了李太来重新振作的底气,加上羊价一直攀升,他更加悉心地照料着这群山羊,这群羊也让他脱了贫,被镇上评为“自立自强脱贫户”。“扎着大红花上台领奖,那感觉真不一样。”李太来感慨道。
  2018年,金陵寺镇实施大规模的易地搬迁,李太来家因立地条件差被搬迁至市区附近的杨峪河镇楚山社区,因为舍不下这群羊,李太来借住在亲戚家,重复着艰苦却充实的放羊生活。
  今年年初,李太来因勤劳能干、积极乐观被推选为竹园村8组组长,新的身份让他不再只着眼自家的事,他开始考虑怎么带动组上的人增收。“8组有70多户人,常年在家的有20多人,都是些老人、残疾人。”李太来说,现在他每天安排得满满当当,放羊、去村上开会、给大伙儿宣讲政策、为养殖户们指导技术……
  领着羊儿往回走的路上,李太来兴奋地指着眼前一座座大山依次介绍:“这是香炉山,这是熊耳山,这是宝山……我们这里的山上盛产野生中药材,有五味子、黄芩、苍术、连翘等,宝贝可不少。”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李太来给村上提议,想从两个方面带动组上发展:一是推行粮药套种,提高土地收益;二是将养殖业作为8组的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在李太来的带动下,目前8组有四五户在养羊、养牛或养蜂。63岁的杨增后说:“我也是看人家养得好才开始养哩,山里庄稼种不住,出去打工没人要,养点羊顾生活,也多亏了太来给照应着。”
  李太来告诉记者,近几年,他参加了很多有关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增长了见识。“羊和人一样都要快乐生长,比如给羊放音乐听,有助于消化;在羊圈搭建跳台,能增加羊的活动量。”李太来说,单一的放养还是存在一些弊端,今后,他想依托政府的帮助,修建标准化的羊圈,通过“传统+科学”的养殖模式,将养殖业做成竹园村的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