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天麻丰收绘就好“丰”景
本报通讯员 李潇 何昕 孔佩
文章字数:1534
    挖天麻

    分拣天麻

    晒干的天麻片

  “快看,这窝天麻好,长得又多又大!”11月7日,商南县清油河镇团坪村村民吴成华小心翼翼地用锄头将天麻从泥土里挖出来,清理干净后,装进一旁的袋子里。
  深秋的团坪村,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丛林深处,天麻丰收的喜悦挂在村民脸上,彼此间的说笑声响彻林间。他们采挖、清理、装袋、运输天麻,一派繁忙景象。
  “我种植天麻快20年了,以前我们这儿种天麻的人少,一开始也遇到很多困难,产量和质量都不行。后来,在县、镇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我们组织开展天麻种植技术培训,慢慢摸索出经验,产量和质量都提上去了。一家富了不算富,带领村民一起富了才算是真正的富。于是,我鼓励大家一起种植天麻,他们有任何技术上的困难,随时都会来找我,我也会把我所懂的全都告诉他们。现在,全村有一半的村民都靠发展天麻走上了‘致富路’。”团坪村天麻种植大户吴成峰说,“今年春季,我家种植了2000窝天麻,一窝天麻的收成在2公斤左右。这几天,新鲜的天麻涨价了,大概能卖到每公斤20元。天麻籽是我自己培育的,基本上不需要成本。除去种天麻、收天麻时雇佣人员的花费,一年下来,我家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
  一窝天麻一罐银。如今,团坪村的天麻种植大户有许多,他们利用独特的林下资源,通过种植天麻改变了生活,一个个住上了洋楼,开上了小车,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在团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天麻加工厂生产车间,工人们正把采收回来的鲜天麻进行分拣、清洗、蒸煮、切片、烘干,现场十分繁忙。
  今年67岁的村民黄正银正盯着烘干炉,时刻关注锅炉的火势。他说:“烘干天麻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温度、火势,每十几分钟就要加一次柴火。烘干一炉天麻需要八九个小时,基本上一天到晚闲不下来。这个活儿一年只能干3个月,虽然工期短,但工钱还不少,每天200元。光靠这一项,一年就能挣近2万元,主要还离家近。”
  合作社负责人祝传明说:“目前,我们陆续在清油河镇团坪村、碾子沟村以及周边县区收购了200多吨的新鲜天麻。收购价每 公斤20元左右,收回来后,我们会把大的、品质好的挑选出来,清洗干净后放在滚水里烫一下,然后烘成七八成干,再放到太阳下晾晒,这样处理后的天麻易保存、不生虫。据估计,6公斤新鲜的天麻能烘成1公斤干天麻。好的天麻,1公斤至少能卖240元钱。我们会把小的、品相不好的切成片烘干,1公斤也能卖到180元钱。由于我们这儿独特的气候资源,再加上在林下种植,种出来的天麻,天麻素含量高,深受客户欢迎。合作社通过订单的方式,把天麻销往亳州市药材市场。目前,合作社稳定用工人数在20人左右,一年能干3个月,人均增收1万多元。有时候特别忙的时候,还会雇一些短期工,每天给发100元的工资。”
  近年来,团坪村依托资源禀赋,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做大做强天麻产业,通过加工天麻产品提高附加值。今年,全村有200多户群众种植天麻110多万窝,预计户均增收3万元。
  县委宣传部驻团坪村第一书记程继勇说:“近年来,县委宣传部多次邀请天麻种植专家深入团坪村的天麻、板栗基地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群众面临的生产技术难题,有效提高了群众种植技术水平。经常组织县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大力宣传推介天麻、板栗等特色产业,提高了特色产业的知名度,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在县委宣传部的倾心帮扶下,我们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产业发展逐步壮大,红色文化得到了大力宣传。村‘两委’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产业发展要求,精准把握‘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依托丰富的水资源、红色文化旅游等优势,积极打造传统村落,不断壮大天麻产业规模,持续推进天麻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着力将产业发展与旅游深度融合,让天麻产业经济收益最大化,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团坪村党支部书记朱先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