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大山深处的“铺路石”
本报记者 贾书章
文章字数:3693

    张爱民在检修机械设备

    李民生查看公路边滑坡体落石情况

    席梦祥清理公路边的排水沟

  在茫茫流岭的青山绿水间,有一群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农村公路养护岗位的养护工,他们以公路为家,寒来暑往,栉风沐雨,胼手胝足,扫清一切障碍,保障公路畅通,方便群众出行,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席梦祥、李民生、张爱民……一个个普通的名字,一张张憨厚的脸庞,朴实得如一块块铺路石,几十年如一日,用无悔的付出护卫着广大群众的交通生命线。
  席梦祥 坚守岗位40载
  高个子,一张黑里透红的脸,说起话来朴实憨厚,这是席梦祥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见到他时,他正手握铁锨,在公路边和队友一起清理排水沟的野草和杂物。直到将一段水沟清理完了,他才上到路上,在一棵老核桃树下向我们讲起了他的护路故事。
  席梦祥生于1963年7月,丹凤县峦庄镇元潭村大屋场组人。采访那天,刚好是他60岁生日。老席说,他小时候家里很困难,上有一个姐姐,下有3个弟弟。刚上完小学,父母便打算让他找事干,为家里挣些零花钱。他1981年1月到道班当养路工,一个月30元工资,还补贴11斤粮食。那时,他一天在路上工作8小时,铲路上的沙子,清理水沟里的砂石、泥土和树叶。因为年龄小,他一天只能清理半公里水沟,给他分的活儿大多是年长的工友们帮他完成的。因此,他对工队的叔叔和兄长们心怀感恩,想着等自己有力气了一定回报他们。
  那时没有自行车,席梦祥每天都是步行去干活,干完活再走回来,累得一到家饭没吃完就睡着了,但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咬牙坚持了下来。第一个月领了30元工资,他给父母交了20元,给自己留了10元,第一次到县城花1毛2分钱买了一碗面条,三下五除二就吃光了,那个香呀,他至今都忘不了。那时,一个饼子1毛钱,一个馒头是2两粮票5分钱。
  1983年,席梦祥经人介绍和一个当地姑娘结了婚,妻子先后生了儿子和女儿。有了家,他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努力了。
  夏秋季节,公路养护工作主要是铲草、清理水沟、填补路面被雨水冲刷的坑槽。冬季到来年3月,主要是备沙料、搞防滑,用架子车拉沙料,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
  1986年,席梦祥到峦(庄)庾(岭)路当养路队队长。1993年,席梦祥到上马石道班当班长,然后又在庾峦路、峦腰路担任工区队长,至今已在农村公路养护岗位工作了42年。
  目前,席梦祥负责的庾腰路工区实行承包制,他带了15个工人,负责管护46公里农村公路。按照县交通运输发展中心的要求,做好道路日常养护维护工作,每月1公里路承包费350元。
  多年如一日,席梦祥在工作中勇于负责、善于管理、爱护工友,受到了公路管理部门和工友们的赞赏。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公路抢险救护,留下了一段佳话。
  1985年冬季,一个骑着摩托车的男子不慎将车上的男孩从路上摔到河边,席梦祥立即扔下铁锨,从路坎跳下河道,将孩子抢救上来,及时送往医院治疗。所幸孩子只是受了皮外伤,没有大碍。
  1991年夏季的一天上午,一辆从丹凤发往峦庄的客车在元岭上发生车祸,客车从岭上翻到了几十米斜坡下的沟里,大部分旅客受伤严重。席梦祥和一个工友直奔出事地点,将伤员一个一个抬上公路,为伤员及时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受到伤员家属和交警的好评。
  2019年大年三十,峦庾路4公里处突然发生塌方,直接阻断了公路,许多车辆被堵在路上。席梦祥顾不上陪家人过年,带上撬杠、大锤,和工友们奋战了整整1天,才清理完路上的障碍物,抢通了公路,保证了群众春节出行安全。
  2020年7月,峦庾路26公里处因大雨造成大滑坡,塌方土石有几千立方米。席梦祥组织养护队全体人员动用两台机械清理滑坡体,用一天一夜时间抢通了道路。在抢修道路期间,他派人到峦庄镇给工人买来馒头和饮用水,坚持不停工。
  2021年发生水灾后,席梦祥积极参与抢险,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挖水沟、整理公路边坡,他坚持了4个月,累得人都瘦了。回到家里,妻子责怪他不要命了,他却笑着说:“咱这就是干活的命,不干活就不舒服,这不都好好的嘛!”妻子也拿他没办法。
  席梦祥印象最深的,是2022年搞路域行道树修剪环境治理期间,他们组负责50公里农村道路两旁的行道树树枝修剪。因山区路边多是核桃树,群众意见大,席梦祥就和工友们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给乡亲们讲政策、讲道理,才顺利完成了公路两侧行道树修剪工作。
  从1981年到农村公路当养护工至今,席梦祥在公路上干了42年,经历了农村公路从砂土路到水泥路的变迁,深刻感受到了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感受到了伟大祖国在各个领域不断取得的辉煌业绩,为自己是一名公路养护工而感到自豪。
  李民生 相惜相守不言悔
  中等个子,黑且瘦削的脸上满是风吹日晒的印痕,总是带着憨厚的微笑,他就是李民生。
  说到在道班38年的经历,李民生又憨厚地笑了,说:“咱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就是干了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平平常常的,没得啥。”
  李民生生于1968年11月,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双槽村人。1983年3月,他刚上完小学,因家里穷、父亲有病做不了活,就早早出门找事干,来到了道班。
  初到道班,他跟着工友去挖水沟、清理路边杂草。遇到下雨,土路上被水冲刷出两道深渠,他们就挖沙子垫平。活很苦,但每月20元的工资对家里来说是一笔不少的收入,他坚持在路上工作,从没想过要离开公路。1989年,李民生和一位本地姑娘结婚成家,妻子先后生了两个男孩。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干完道班的活,还要抽时间打零工补贴家用。
  2003年7月,李民生在护路时发现一辆拉粮食的三轮车翻入坡下,粮食撒了一路,就急忙下坡救人。到了坡下,发现三轮车副驾驶上的女人已经死了,司机受了重伤,李民生一边打电话报警,一边和工友救人。他撬开驾驶室的门,将受伤的司机救了出来,随后在赶来的交警指挥下将其送往医院抢救。司机康复后,专门赶到李民生所在道班,向大家表示感谢。
  2021年冬季,下了几天雪,县交通运输发展中心动用平地机清理路面积雪,李民生和工友人工撒防滑料再清扫,干了一周才清理完工区段路面积雪。2023年6月13日6时,李民生负责的K29+700米处忽然塌方120多立方米,他及时汇报县交通运输发展中心,调来一台机械和工友们进行清理,到9时就清理完了塌方,没有影响车辆通行。
  现在,令李民生欣慰的是,他的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成都从事计算机软件研发工作,已在成都买房居住,二儿子在西安打工,家里的经济负担减轻了许多,他更能安心守护在自己热爱的公路上。为了上班巡路方便,大儿子还给他买了一辆1万多元的摩托车。
  李民生说:“我就是个养路的命,在路上干了40年,对这一条路再熟悉不过,夜里做梦都在补路哩!有时坐在路边,看着人和车来来往往,我就想,如果没有这条路,那咱这山里人该多可怜呀!因此,咱要坚持把路养护好,让家乡的亲人们都出入平安。”
  张爱民 兢兢业业保畅通
  张爱民生于1967年12月12日,龙驹寨街道江湾村人。1983年初中毕业时,家里有6口人,弟兄4个,他是老大。因为家里太穷了,他就辍学回家。1987年6月,月日道班招养路工,他就到道班上班,每天打扫路面、清理水沟垃圾杂物,承担管护任务。冬天给路上备料,全靠人力担运,他一次能担60公斤沙料。
  张爱民头脑灵活,尤其喜欢机械,善于琢磨,道班的压路机、小翻斗车一有故障,他就帮着师傅修理,很快就把机械故障解决了。
  1989年,张爱民和本村一位姑娘结婚成家,婚后育有一双儿女。妻子很支持他的工作,默默担负着养育两个孩子的重担。
  1992年,张爱民到丹景公路道班当养路工。丹景路第一茬砂石路铺柏油路工程开工后,他开着四轮翻斗车运送沙料。翻斗车经常出现故障,为了不耽误工程,他加班加点修理,有时一修就是一夜,第二天又开着车运送沙料。那段时间,工地上柏油炉子不停火,天一亮就干活,中午吃饭都要倒班,工作强度非常大,累得他体重减了五六公斤。
  1994年春季,张爱民被调到月日道班修丹竹路,先做泥灰结碎石基层,压路机打基础层,工程搞了一年。1995年,张爱民被调到寺坪修丹寺路,实行半机械化施工,修了4.8公里公路。1996年,张爱民参与修完大峪桥至商山敬老院4公里公路,冬季又到丹寺路参加以工代赈修路工程。该工程国家负责拌水泥做稳定砂,村、镇下达任务,由农民义务备沙料,是该县第一条柏油路。
  1998年,张爱民到寺牌路(寺坪至牌路河口)12公里柏油路工程,负责开机械施工兼工程机械维修。四轮翻斗车、压路机、拌和机,哪一台坏了,他都能上手修理。后来,随着事业发展,他们有了装载机、扫路机,只要新添一种机械,他都拿来说明书研究,对所有机械都能熟练地操作,令单位上下刮目相看,被调到县交通运输发展中心担任修理组组长。2009年7月至8月,他被派到镇安县支援米粮镇公路建设。修完镇安县的公路,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山阳县,先后参与援建漫川关、西照川、银花等镇的公路建设。
  2021年秋季,张爱民在毛里岗清理塌方,连续三个月奋战在一线。在创建“四好农村路”过程中,张爱民和工友们挥汗如雨奋战在工程一线,由于工作太累了,他多次晕倒在岗位上,工队负责人多次劝他回家休息,他都谢绝了。
  张爱民不无幽默地说:“我现在管的机械很多,有压路机、灌缝机、洒水车、吹扫机、割草机等几十台呢,它们都很听话,我让它们干活它们就干活,没误过事。”
  同席梦祥、李民生一样,张爱民在农村公路上当了36年养路工,他的身份仍是农民,拿着微薄的工资。现在,张爱民的女儿已经成家,儿子在部队服役。他没有了后顾之忧,干起工作来更加积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