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在石头上雕刻人生
本报记者 胡 蝶
文章字数:1617
宋伟和他的石雕工艺品

石制工艺品摆件达摩

石雕作品冰墩墩

  12月24日,商南县清油河镇的宋伟如往常一样,撸起袖子在河边“寻宝”。他在河滩上翻来捡去,挑选着自己满意的石头。“兴趣有很多,我就爱石头。每天能看到它们,是我最开心的事。”他抱着怀里的大石头,喜滋滋地笑着说。
  今年40岁的宋伟是一名远近闻名的石雕工艺师,从小受家里长辈的熏陶,热爱石雕工艺,他雕刻的石头工艺品不仅有实用价值,还有欣赏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
  宋伟的外公吕发清和舅舅吕家财两代人均长期以石头雕刻为生,是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雕刻有石磨、石槽、石墩、石碑和石牌等,他们的石头制品设计精美、图案清晰,龙凤呈祥、飞禽走兽活灵活现,草木花卉欲喷芳香,深得四邻八乡群众的喜爱。
  宋伟自小受到外公和舅舅的熏陶,也深深地爱上了石雕艺术。由于父亲身体不好,长期吃药,导致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为了维持生活,宋伟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承担起家庭重担。在他打工的地方有很多石雕、奇石店,各种各样的石头工艺品琳琅满目,他看得眼花缭乱,对这些工艺品爱不释手。
  由于还是对心中所爱念念不忘,于是宋伟毅然辞去了工厂领队的差事,回到家乡。他从奇石入手,捡回来的石头基本卖了好价钱,还清了家里的外债,一时间在附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清油河镇上上下下掀起了一场捡石热潮。时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他带领一帮石友到处寻石,不少贫困户靠捡石头赚到了钱。
  随着附近石头资源的枯竭,他脑筋一转,做起了当今市场上最流行,最受欢迎的河卵石雕刻工艺品。
  丹江两岸盛产石头,在宋伟眼里,这些都是天然的原材料。宋伟经常在河滩搜寻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石头。将采回来的原石洗净晾干,根据每块石头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地,凭借多年的石雕经验和掌握的石雕工艺,设计出不同产品。他运用台钻打孔,用角磨机切割,用铁锤、铁钻挖窝,在石器磨光的基础上,再用电磨绘制图案、刻字、落款、上彩、上油、打蜡,每一道工序都粗中有细,每一个环节都不敢马虎。
  在机器飞速旋转中,宋伟小心翼翼地打磨着手中石头,把早已存在脑中的花纹、图案一点一点呈现出来。由于他自小就受到艺术审美熏陶,加工出来的花盆、鱼缸、笔筒、果盘以及各种样式的美术摆件美观实用,简洁大方。这些工艺品,既保留着原石天然、流畅的美感,又加入了工艺设计,做工细腻、工艺精湛。很快,他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网购和上门求购的客商络绎不绝。更有当地和其他大城市的石头爱好者登门拜师学艺。不管是本地还是外地来学习的人,他都手把手耐心传授,让他们满意而归。
  宋伟不仅因自己做石雕工艺使家里由贫困户转为脱贫户,在他的带领下,跟他一起做石雕的困难户也脱了贫。“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在宋伟心里,石雕工艺不仅能给他和父老乡亲带来经济收入,更是他的精神支柱。他沉醉在石雕这项能给他带来巨大精神力量的非遗工艺里。“这些年把很多很多的爱都给了石头,因此对家人都有所亏欠。”他低着头若有所思地说。
  宋伟的石雕产品丰富,既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又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是地道的文化艺术礼品,具有相应的收藏价值。商南县位于丹江中游,境内河网密布、奇石众多,把更多的石头雕刻成工艺品,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当地民众脱贫致富。因此,2020年,商南石雕被列入商洛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宋伟便是此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由于石雕工艺需要特制的设备和特殊的技师,目前既缺资金又缺人才,产业不能形成规模。为此,宋伟已筹集资金20万元,添置石雕所需的生产设备,招募石雕工艺爱好者60多人,采取现场演练和以师带徒等形式,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扩大石雕技工队伍。商南县文化馆也积极给予宋伟支持,在各种节会上遴选他的部分石雕工艺品陈列展览,加强宣传营销。
  喜欢胜过一切解释。自始至终,宋伟都对石头、对石雕工艺充满浓厚的兴趣。生活有艰辛、有无奈,也有酸楚,他都靠着石雕带给他的精神力量度过。“只要天天能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人间处处皆是美景。”宋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