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活跃在乡间的乐队艺人
本报记者 张珍珍
文章字数:2206

  冬天,农村的夜晚漆黑而安静。
  与别处不同的是,洛南县石门镇一户农家院子里,通明的灯火照亮了夜空。人们围着火盆烤着火,在隐约的哭泣声中,一声高亢的唢呐声划破天际。在乐队演奏的如泣如诉的哀乐中,跪在灵前的人有的号啕大哭,口中诉说着对逝去亲人的惦念;有的掩面抽泣,难掩悲痛……
  这是一场正在进行的葬礼祭奠仪式。在院子一角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乐队负责人樊剑锋手持一把唢呐,站立着吹奏哀乐《相见时难别亦难》。唢呐声时而低沉、悠长,仿佛诉说着逝者无限的心事;时而高亢、嘹亮,如同宣泄着活人无尽的哀怨……
  在传统礼仪逐渐淡化的今天,最能凸显传统仪式感的恐怕就是农村的丧葬礼仪了。一群活跃在乡间的鼓吹乐艺人便是一场场葬礼中的主力军,哪家办丧事都少不了他们。
  今年51岁的樊剑锋和妻子张军芳便是一对在洛南小有名气的鼓吹乐艺人。
  不同于许多民间艺人自学成才或者跟随师傅学习,樊剑锋和张军芳都是在当年的洛南县艺术学校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
  樊剑锋从小就喜爱吹拉弹唱,他从舅舅家借来二胡,通过自学,能演奏简单的歌曲。1988年初中毕业后,恰逢当时的洛南县艺术学校招生,在艺校老师、国家三级演员牛红谋的建议下,他考进了洛南艺校,学习板胡演奏两年时间。
  从小喜欢唱歌跳舞的张军芳,当时已经被高中录取。一天在县城闲逛时,她偶然看到洛南艺校招生的公告,便改了志愿,考进艺校学习二胡演奏。
  在艺校的日子,是他们青春岁月中难忘的时光,两人回忆起来,有苦有甜的点点滴滴依然记忆犹新。
  “早上天不亮我们就起来练功,晚上也是练到深夜。怕打扰别人休息,我和同学们经常到学校后面的山梁上去练习,冬天手都冻僵了,生冻疮是常有的事,夏天被蚊虫叮咬,也是苦不堪言。”樊剑锋笑着回忆校园的生活。
  学了一身本领的两人毕业后原本有机会进入洛南县剧团,但因家庭负担重、剧团工资低,他们就放弃了。
  1992年,樊剑锋和张军芳经人介绍结了婚。为了生计,他们发挥特长,加入了当地老一辈民间艺人的自乐班,服务农村的红白喜事。
  在洛南农村,老人祝寿、去世或地方过庙会都要请乐队,全村老小都会来看戏、凑热闹。
  20世纪90年代以前,洛南的民间乐队主要以唱秦腔为主。一个班子至少5个人,其中少不了司鼓的、拉二胡板胡的、吹唢呐的、打铙钹的、唱戏的,经常是一个人顶两个人用,必须有资深的艺人领头。
  樊剑锋和张军芳虽然年轻,但毕竟受过专业训练,在艺校排练过《杀庙》《二进宫》《三对面》《斩秦英》《苏三起解》等10多个秦腔折子戏。在乐队里,他们要给演员顺唱腔,所以对于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这些戏的谱子,他们都熟记于胸。相较于很多半路出家、连谱都不熟识的民间艺人,他们的水平算是很高了。
  学音乐是触类旁通、一通百通。樊剑锋吹唢呐、拉二胡、打板、司鼓样样精通。班子里只有张军芳一个女性角色,本来嗓音条件就好的她除了拉二胡之外还兼唱腔,经常是自拉自唱,吸引了不少围观的群众。
  就这样,风风雨雨10年过去了。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文化娱乐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农村过事时,除了唱秦腔,还兴起了歌舞表演。
  在这种趋势下,2002年,30岁出头的樊剑锋有了自主创业的想法,先后购买了架子鼓、电子琴、小号以及音响设备。在原有的演出基础上,他又增加了唱歌和舞蹈等表演,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剑锋乐队”。
  说到第一场西洋乐表演成功,张军芳笑着讲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当时,夫妻俩人刚从西安购回一套架子鼓,在家里还没练熟呢,就接到一个活儿。没有箱子装乐器,情急之下他们将洋气的架子鼓装到了一个蛇皮袋子里,用摩托车拉到了现场,又从山阳请来一个会敲架子鼓、弹电子琴的同学帮忙。他们与时俱进的表演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肯定,找他们的人越来越多,事业慢慢地打开了局面。短短几年时间,“剑锋乐队”在石门川道已小有名气。
  走进樊剑锋家的客厅,一面墙的大镜子很是吸引人的眼球。原来,他们平时也要练功,客厅就是他们的练习场地。
  近年来,群众对乐队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不但要会吹拉弹唱,还要跳舞、演小品,甚至有的连杂技都表演上了。所以,每每在网上看到好的节目,
  夫妻二人就打开电脑,对着镜子排练。
  夫妻俩勤奋好学,演出的节目很受欢迎,现在已经适应了班子缺啥补啥的角色。没有拉二胡的他们就拉二胡,没有唱歌的他们就唱歌,可以说是样样都会。
  不仅如此,樊剑锋还结合当地风俗习惯,加上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出一套符合当地丧葬文化的礼仪流程。
  “人常说人在事中迷,有时主家遇到突发事情,伤心过度,也比较迷茫,有些年轻人甚至不懂风俗。这时候,我就主动当起主持人,帮主家把流程走下来。”樊剑锋说。
  这个特殊的行业,也让农村许多人找到了谋生之路,樊剑锋就带动了好多人。“人常说一人富不算富,这些年我带了许多新人,教起来都是毫无保留,涉及电子鼓、板胡、唢呐、小号、电子琴等乐器的演奏以及演唱,很多人都成了多面手,能拉会唱。学成后,有的人还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班子,和我们成了竞争对手。”樊剑锋笑着说。
  然而,这是一个苦行当,经常起早贪黑、东奔西跑、熬夜受冻。在洛南,服务一场白事,乐队要在下葬前一天下午来到主家开始吹唱,晚上熬到半夜,直到第二天下葬后才算结束。虽然现在条件好了,有了取暖设施,有时还有临时帐篷,但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在露天地里表演,熬到半夜的滋味仍不好受。
  谈到从业30多年的艰辛和不易,樊剑锋语气中既有忧伤,又带着满足和自豪。令夫妻俩欣慰的是,一双儿女都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日子也越过越好,他们虽然累但也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