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黑山镇 延长产业链 增收有保障
本报记者 刘桃李
文章字数:1278
2023年12月20日,西川村务工群众在晾晒粉条。

  冬日时节,气温骤降,商州区黑山镇西川村却没有进入农闲时间。2023年12月20日,在西川村的粉条加工厂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数名务工群众正在忙着将马铃薯淀粉倒入机器,按照高温熟化、自动切断、低温冷冻等工序,分批制作着粗细均匀、韧性十足的粉条。
  “这个粉条加工厂建成后,我仅靠卖洋芋就增收了2000元。同时,在这里打零工,一个月还能再挣2000多元。”就近务工的村民李相涛说。
  黑山镇是商州区马铃薯主产区之一。近年来,镇上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把马铃薯作为助推乡村振兴、坚守粮食安全底线的优势主导产业。
  “我们围绕保面积、保产量目标,先后从内蒙古、陕北等地引进脱毒马铃薯新品种,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2023年,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总产量达到1.5万吨。”黑山镇人大主任郭高鹏说。
  为深化产业发展,黑山镇经过调研后,依托西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多方争取资金100多万元,筹办了集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粉条加工厂。
  “我们在镇干部的带领下,专程前往河南禹州和山东曲阜考察了不同的粉条加工产业发展模式,最终选择了干净卫生的机器流水线生产。”西川村党支部副书记屈冰冰说。
  厂子建好后,西川村“四支队伍”还筹措资金,修建了一座通往厂区的产业桥,方便成品粉条的运输。同时,多次组织党员骨干参加市区培训,学习粉条加工先进技术。并与城区多家粉条售卖门店达成合作意向,构建起“产、加、销”相衔接融合的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截至2023年底,西川村已收购加工马铃薯360吨,解决了黑山镇1400户4200多名群众的马铃薯销售问题,并带动全镇30户脱贫户到粉条厂务工,把群众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同时,黑山镇在申请注册商标、拓宽产品销路等方面持续发力,走出了一条符合镇域村情实际的产业发展道路。
  “我镇将积极打造品牌效应,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多方对接客户,力争把绿色、优质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助力辖区群众增收。”黑山镇镇长薛力说。
  同样在冬日忙碌的还有东川村,在村中的金银花加工基地,刚刚结束金银花的烘干工作不久,东川村党支部书记聂玉芹又忙着一边在展览室放置样品,一边联系药商收购。
  “我们与香菊药业和河北安国的几家药厂签订了协议,他们在群众家门口就能收购加工好的金银花。”聂玉芹说道。
  为了把村集体经济搞上去,让群众富起来,近年来,东川村党支部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带领全村220户群众种植金银花300多亩,年产值可达28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东川村又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成了集育苗、收购、加工、销售产业链于一体的加工基地,带动全镇金银花产业健康发展,为群众增收提供坚实产业保障。
  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先行。黑山镇围绕“5+5”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在全镇已初步形成了马铃薯为主导,连翘、金银花为特色的“品”字形产业发展格局,并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带动全镇产业健康发展,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画卷。
  黑山镇党委书记寇俊表示,下一步,黑山镇将继续因地制宜打造绿色农业、品牌农业,不断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