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党建赋能 产业兴旺
本报通讯员 邹大鹏
文章字数:1110
  红瓦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曲折蜿蜒的道路干净整洁,绿色生态的特色产业蓬勃兴旺……时下,步入镇安县达仁镇,到处都能感受到乡村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最近天气虽然很冷,但我们投身产业发展的热情正盛。今年,在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的带领下,合作社的经营效益突破了300万元大关。”2023年12月28日,在镇安县象园老屋场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园基地,负责人刘道安高兴地向社员说,“幸亏党支部及时协调解决了绿茶自动化初制加工厂的用电难题,不然今年设备开不了机,损失就不是一星半点了。大家都好好干,明年我们再引进一个茶园智能喷灌系统,争取效益再上一个台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23年以来,达仁镇持续深化基层党建工作“规范提质年”活动,以“打造五型组织、争当五类先锋、建立五条路径”为载体,创新实施“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党建主题活动,大力开展“基层组织夺红旗、生态保护夺红牌、产业发展夺红花、文化振兴夺红榜、人才建设夺红星”活动,按照地域相邻、要素相聚、愿景相同的原则,建成党建联盟4个,解决项目建设、产业发展问题100多个,不断将党的组织优势、活力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动能和引擎。
  达仁镇还高度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开展村“两委”班子和后备力量届中分析研判,管理储备村级后备干部56名,并建立“结对帮教”机制,从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一对一”帮带培养,帮助后备干部快速成长。与此同时,创新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我为产业解难题”等特色活动30场次,培育“致富带头人”“党员示范户”737人,把“党员红”锻造成发展最亮底色。
  党建强则产业旺。达仁镇不断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方案”的发展思路,立足“土”字做文章,突出“特”字立品牌,围绕“产”字延链条,成立产业党小组12个,将党组织和党员聚集在“产业链”,依托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示范村两块金字招牌,着力做大做强茶叶、蚕桑两大特色产业,全镇已建成茶园7.1万亩,有茶叶企业5家、初制加工厂27家,培育茶叶产业合作社86家。在原有绿茶的基础上,引进试种白茶、黄茶,新开发了红茶、黑茶(伏砖黑毛茶),着力培育的绿茶、白茶、黄茶、红茶、黑茶“五朵金花”茶产品已初步成型;建成桑园1.3万亩,成立蚕桑产业合作社24家,2023年养蚕近3700张,突破达仁镇历史极值,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1.5亿多元,户均产业收入4万多元,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为67%,2023年成功获批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如今,发展成果正源源不断惠及群众,提升党组织凝聚力的过程也成为强村富民的过程。
  “在达仁已经生活了大半辈子了,现在大家都奔着好日子去,干劲都足着呢!看着家乡越变越好,心里就跟喝了甘蔗酒一样甜。”65岁的老党员方英琦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