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山野小村”的嬗变之路
本报通讯员 马 柠 辛恒卫
文章字数:2333
  观察时代之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视角。解析时代之变,可以透过一个小山村的变迁看时代发展。
  隆冬时节,笔者穿山越岭,来到地处秦岭深处海拔1200多米的镇安县茅坪回族镇红光村。这个村共537户1749人,其中回族1744人,是该镇回族群众居住最多的村,在一片片田野、一坡坡牛羊、一阵阵欢笑声中,寻找这个昔日贫困偏远的回族村庄蜕变的缘由。
  康庄大道进农户
  山高气寒,是地处海拔1200多米的红光村的真实写照。
  从镇安县城出发到红光村需2个多小时车程,全是蜿蜒曲折的道路。
  来到回族村民王明亮家时,52岁的他正在院子里坐着晒太阳。身后并排矗立着一栋漂亮楼房和一座土木结构的瓦房,默默讲述着这个家庭的变化。
  王明亮告诉笔者,过去红光村是远近闻名的穷村,穷的原因一方面是路难走,另一方面是吃水难。
  “16岁时我第一次背洋芋到集镇上去卖,单趟走了20多里,一来一往大半天时间,80斤洋芋才卖了三块四毛钱,吃水要到两里外的山沟水井去担,用水量大的时候,还要起早排队,一上午担两担水。”
  1995年,红光村启动了通村路修建工作,王明亮内心无比激动:“盼了多少年才盼来修公路,村里男女老少都很激动,大家一起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干苦干两个多月,终于打通了入村的土路。”
  2006年,村上抢抓乡村道路硬化工程政策机遇,将原来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2018年,又通过实施通村道路提升工程,硬化了另外一条直通村内的水泥公路。再后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的不断深入推进,红光村硬化了通组路、院落路、入户路。
  在修通道路的同时,村民饮水不便的问题也逐步得到了解决,村上先后寻找了多处水源,建设了10个干净卫生的蓄水池,为家家户户接通了自来水,村民彻底告别了往昔吃水肩担背驮的苦日子。2017年,红光村还开通了网络,群众通过上网,可以了解到外面的精彩世界。
  致富产业遍地兴
  通村路修好了,日常吃水便捷了,红光村的产业发展也迈上了快车道。
  夕阳下,回族村民魏正宏坐在山头静静地看着山下的房子与牛羊,心里踏实而幸福。“我养了10头牛、30多只羊,再加上栽的20来亩烤烟,收入还是可以的。”谈起自家的产业,魏正宏侃侃而谈。
  养殖牛羊这只是红光村的产业之一。
  栽烤烟、养牛羊、种药材、劳务输出四大产业已成为全村回汉族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了发展烤烟,提高群众的思想观念,去年村上王东、马洪林等4名党员带头示范发展烤烟250亩,烤烟收获时取得了每亩4000多元的好收成,比种粮强,让群众看到了希望,2023年,全村发展烤烟450亩,收入160多万元。红光村境内北阳山下有千亩天然牧场,发展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红光村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先后在村内新建牛羊圈舍54间、改造圈舍96间,建设标准化青贮池56个,村“两委”干部引导村民养殖利木赞、西门塔尔、夏洛莱、秦川等4个品种牛1600多头,养殖白山羊1800多只,带动了全村260多户群众发展养殖业。同时,在畜牧产品的加工销售上,村上的俊翔公司注册了“伊兰妹妹”等商标出售本地牛肉干,吸纳本镇抖音、电商、快手网红主播4名,带货销售牛羊肉食品,形成了牛羊肉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产业链,2023年,仅养殖业一项人均收入3000元。全村发展以苍术、天麻、五味子、连翘等为主的中药材8900多亩,年创收290多万元。
  红光村在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烤烟、养殖业、中药材之外,还注重打造劳务品牌,创立了“安业清真”劳务品牌,全村80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中,仅在西安就开办民族餐饮门店167家,从事清真餐饮行业的就达580多人,年创劳务收入突破千万元。产业的发展为回汉族群众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03万元,其中产业收入5150元,占到总收入的50%,巩固脱贫成果,只有发展壮大产业,才能确保群众的平稳增收。”红光村党支部书记马云学说。
  小村劲吹文明风
  “本月的环境卫生评比红黑榜出来了,这次咱村又登上了红榜。”刚吃完早饭,红光村的公示栏前就围满了村民。
  近年来,红光村不仅依靠养牛羊、栽烤烟、种植中药材、劳务输出,实现了经济上的富足,更迎来了乡风文明的焕然一新。
  “之前的红光村,垃圾随处丢,风吹柴草飞。如今,村里成立了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对我们保洁员实行考核管理制度,还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红光村保洁员白长成说。
  此外,村组干部、公益岗人员、环保员集体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建立环境卫生评比机制,定期公示曝光,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人居环境实现由“脏乱
  差”到“整洁美”的变化。
  “环境改善了,不仅村民住得舒心,还唤起了他们共建家园的意识。”马云学介绍说,“除了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我们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理论宣讲、文化宣传、环境保护、邻里相帮、扶贫济困等5支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各种服务活动,村容村貌和群众精气神得以不断改善。”
  冬日暖阳洒在红光村文化广场上,歌声阵阵,舞姿翩翩,村妇女主任王瑞正带领10多名妇女排练文艺节目,为茅坪回族镇举办迎新春文艺晚会作准备。
  王瑞说:“自从文化宣传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移风易俗宣传倡导活动以来,村民们还积极参加镇上开展的‘五好村落’创建,即争创好邻居、好村民、好环境、好艺能、好家庭,在全村掀起了一场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潮,大家伙儿的思想有了很大转变。”
  另外,红光村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行“积分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由片区党员牵头,组长、片长负责,评比的标准就是村民日常参与村庄事务、环境整治美化、弘扬传统美德等行为表现。通过评比晾晒、积分奖励,村民“主人翁”意识逐步树立,争先进、做榜样的多了,相互比、互相学,共创文明和谐美丽的文明新风在红光村悄然形成。
  红光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凝聚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合力和振兴人气,在由小康村向乡村振兴示范村转变、发展产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群众的生活必定会越来越红火,致富的道路也越来越宽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