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西口回族镇 文明乡风润心田
本报记者 马泽平 贾书章 刘桃李
文章字数:2946
  冬日里的西口回族镇,虽然寒冷,勤劳豁达的西口人却冬闲人不闲,冬耕翻地,规整院落;产业大棚现场,实用技术培训别开生面,技术员用通俗易懂的当地方言讲解,让群众一学就懂;宣讲队走村入户在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和传承好家风……一股文明和谐乡风扑面而来。
  西口回族镇是我省3个回族镇之一,距离县城较远,立地条件差,回汉宗教信仰、风俗饮食方面的差异,导致陈规旧俗、邻里不和、家庭不和等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依然存在。面对这些乡村振兴的“软制约”,镇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理论宣讲、家风传承、典型评选“三大活动”为载体,实施了一批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项目,点亮了民族文化底蕴,产生了同频共振效应。西口回族镇先后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省级卫生镇,《五治融合、六长管理》被评为全国基层社会治理优秀案例。
  接地气 宣讲到一线增强致富内动力
  “通过我们自乐班开展的法治宣讲,人们知法懂法遵法,村里没有了矛盾纠纷,我这个人民调解员都快失业了。”2023年12月5日,聂家沟村退休教师吴方基高兴地说,“自乐班特别注意不同民族差异,尊重回民风俗习惯,以文艺演出形式教育大家为了民族团结,提高文明素养,做新时代的文明村民。现在村里回汉通婚,很和谐,村民的幸福感得到很大提升。”
  吴方基今年79岁,原来在茅坪教办工作,退休后回村居住。他擅长“说唱宣讲”,先后编写快板10多个,通过讲故事、顺口溜、表演曲艺、说唱等方式,走进田间地头、农家庭院,把难懂的理论、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出来,将党的惠民政策、村规民约等内容,改编成朗朗上口的曲艺,把优良家风、文明新风送到村头巷尾,让大家在掌声、笑声中了解新思想、新政策、新精神。“我们聂家沟村老年自乐班刚成立时20多人,现在两个村合起来队员有70多人,年龄最大的80多岁,主要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吴方基说。2018年,聂家沟村被评为镇安县文明村;2019年,被评为商洛市文明示范村;2022年被评为全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西口回族镇,像吴方基这样的乡贤有10多人,他们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西口回族镇党委书记王涛说:“镇上积极开展‘培育乡贤文化 涵养文明新风’活动,把像吴老师这样的文化乡贤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走村入户宣讲党的政策和家风家训,进一步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镇上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到南京、杨凌等地考察学习,结合实际确定了镇村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多次外出招商,引进8家农业企业发展水产养殖、“岭沟贡米”种植、北阳山牛羊肉加工等特色产业,建立产业党小组4个,鼓励在外党员群众发展清真餐饮300多家,直接带动就业2200多人。通过整合“四支队伍”、党校教师、退休教师等人员,组建宣讲组10个,通过召开院落会、片区会的方式,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等120多场次。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吸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石学武等6名党员回乡创业,建成了占地百亩的“十里鱼坊”垂钓园、“岭沟贡米”种植基地和4个牛羊养殖基地,辐射带动45户大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
  聚人气 传承好家风厚植文明向心力
  “我是村里调解员,以前总是为了调解一点小事苦口婆心,非常麻缠。后来我领头办起了秧歌队,用自编自演的节目宣传法律法规和家风文明,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村里矛盾纠纷少了,村民相处得更融洽了。”2023年12月6日,农丰村退休教师吴常学说。
  农丰村秧歌队成立于2019年,由吴常学领头创办,吴老师今年77岁,曾担任中心小学校长20多年,他热心集体事务,调解邻里纠纷,参与村里社会治理,深受群众爱戴。秧歌队有队员20人,年龄在60—80岁之间。每年大型节日举办文艺演出活动,节目大多数是自编自演,内容结合了村情、当地风景名胜、党的惠民政策等。
  秧歌队的成立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二组村民董发银,今年76岁,丈夫已去世,孩子在西安上班,她一个人在家,脾气不好。参加秧歌队后,天天去扭秧歌、唱歌,心情好了,脾气也好多了。王兴年是从岭沟村搬迁来农丰村的,今年73岁,也是单独在家,平时话很少。参加秧歌队后负责敲锣打鼓,现在每天在村文化广场跳舞,对生活充满热情。秧歌队一年累计演出30多场次,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
  西口回族镇镇长杨洪益说:“文明不是曲高和寡的奢侈品,而是‘沾泥带土’的烟火气,既要注重‘新瓶装旧酒’,又要注重‘旧曲填新词’,将传统文化融合时下新兴文化、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让乡风文明焕发出蓬勃生机。”
  西口回族镇深入挖掘本土传统家风家训文化,把好家风家训融入村规民约,印发《传承优良家风建设活动方案》,发放《文明家庭创建倡议书》等3100多份,编发宣传信息30多条。同时,在镇微信公众号开设“家风家训建设”专栏,在村(社区)、镇属单位设立宣传栏,广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名人家风家训故事等内容,打造家风家训文化墙。开展家规家风家训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广场、进村组、进小区“六进”活动,弘扬文明新风。以孝贤文化和感恩文化为重点,依托道德讲堂、文化讲堂两大阵地,开设文明礼仪和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回族开斋节等传统节日,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引导回汉族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知传统节日、尊重传统习俗、继承传统文化。依托学校教育主阵地,开展“晒家风弘美德、承家训助成长”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传统家风家训。
  扬正气 培育新典型激发振兴新动能
  “以前我们村里矛盾多,创办了和谐大院后,片长说事实,党群联络站发挥积极作用,院长理民事,微信群建起四五年,在外人员能及时了解政策,宣传效果很好。现在大家相处得就像一家人。”2023年12月6日,西口回族镇岭沟村78岁老人王德位说。
  岭沟村结合村情民情,创建了和谐大院、乐居大院、永兴大院、四氏大院,通过“四院”示范引领,促进民族村和谐共处。
  作为“忠孝乡村”示范点,石景村流行着一条新规:喜事新办、白事简办。一场红白事办下来,比以前节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乡亲们不再“压力山大”,角角落落的新风、举手投足间的文明,成为西口回族镇内在基因和最美风景。
  镇上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乡村旅游、休闲体验等串联起来,从和美乡村、垃圾分类等“小事”抓起,一座座清新亮丽的农家庭院错落有致,一条条洁净宽敞的乡村道路四通八达,一处处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充满欢声笑语。
  另外,镇上还建立了“红黑榜”公示制度,红榜激励、树新风,黑榜约束、扬正气,把无形的道德标准转化为有形的信用激励。各村每季度评选出“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好媳妇、好公婆”,将其事迹和照片公布在“红榜”之上,让村民人人知晓,学有榜样。对存在铺张浪费、不孝敬父母、破坏环境等违规行为的家庭或村民,经道德评议会评议、村委会核实后,先进行教育,经教育不改的,一律纳入“黑榜”公布,并根据村规民约进行惩戒,直到改正错误,再退出“黑名单”。全镇每年登“红榜”200多人,上“黑榜”10多人。
  聂家沟村76岁村民班良海高兴地说:“没有党的好政策,哪有今天这么好的日子,我们要感谢党、感谢政府的关爱和支持!”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软实力”“生产力”,西口回族镇通过“三大活动”,让广大群众在活动中受教育、被启发、有提高,培育壮大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实现了民风变好、乡村变美、群众进步的良好局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