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柿业”红火乡村富
本报记者 肖 云 米子扬 贾书章
文章字数:934

  年前,商州区夜村镇张嘴头村朱有宏收购、加工的柿饼被一车车运往城市,不到20天的时间里,就销售了五六吨货。
  朱有宏不仅是孝义柿饼收购大户,还是张嘴头村党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自古时起,孝义柿饼就远近闻名,因口感绵、软、糯、甜,明清时期被奉为的皇室贡品。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孝义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深秋时节漫山遍野宛如红灯笼般的柿子无人采摘,最终烂在树上,或掉落在山野荒地,令人惋惜不已。2020年前后,当地政府为了重塑孝义柿饼的品牌,出台一系列举措鼓励群众利用当地资源生产加工柿子产品,将其作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为解决柿树树龄老化问题,政府启动柿树改良项目,邀请农技人员定期进行科管。“还有一个长久存在的问题是,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老人眼巴巴看着柿子成熟了,却没法从树上摘下来。为此,我们商定由收购方自己花钱雇人从树上夹柿子,免除了种植户的担忧。”朱有宏说,针对柿饼制作要求高,软柿子无法加工的问题,他们积极联系做柿子酒或柿子醋的商贩,将达不到加工标准的软柿子转卖出去,同时,刮下来的柿皮晾干也是一道美味,避免造成浪费。
  如今,一到冬天,孝义湾的张嘴头、陈巷、吕涧、代街这四个村,家家户户都加工柿饼,红红火火的小柿子映红了孝义人的致富希望。
  朱有宏还带头成立了一家农业公司,构建起种植、加工、收购、销售全产业链条,增加了柿子产品的附加值,开拓了孝义柿饼的新出路。他告诉记者,去年一年,是孝义柿子产业发展卓有成效的一年。商州区把孝义柿饼作为品牌提升项目,投入资金50万元,流转土地,栽植矮化柿子树50亩,建成标准化柿饼晾晒场和柿子产品体验馆,挖掘当地柿子产业发展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打破单一的产业格局,寻求多点支撑多元发展。
  目前,孝义共有柿树1万多株,年产100多吨优质柿饼。朱有宏说,他们准备向政府申请下拨资金,修建一个标准化的大型冷库。这样就能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从树上夹下来的柿子能及时放进冷库保鲜,二是延长柿饼的存储期,避免因气温升高导致柿皮上的白霜脱落。
  孝义湾人过去种柿树是靠天吃饭,现在他们想引进现代化农机装备和智能技术,对土地进行高标准整治,发展林下套种、林下养殖,建成一个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园,从种植、加工、销售到观光旅游,持续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铺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