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民族小镇 满目新
本报通讯员 辛恒卫 郭宏斌
文章字数:2554
  离开家乡10多年,在外创业的回族青年胡广华依然记得老家山村当时的模样——土墙土路土环境,唯一一条出村的路会因为下雨下雪变得泥泞不堪。“靠天吃饭,靠井喝水,穷和脏是当时家乡的代名词”。
  如今,重回故土,除了熟悉的亲朋好友,其他一切都变得陌生且崭新。在胡广华眼里,方便的自来水,硬化的水泥路,亮堂的新房舍,还有大家不断提高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回汉族乡亲们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无一不诉说着这座小山村的巨大蜕变。
  地处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北阳山下的青树村,是西口回族镇乡村巨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口回族镇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更优更快发展。从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到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从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到融合升级的富民产业……今日的西口回族镇,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环境整治 塑造美丽乡村
  良好的生活环境是高品质生活的前提,也是乡村持续发展的关键。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乡村治理第一步就是人居环境的治理。
  “老旧的土房昏暗又闭塞,夏天漏雨,冬天只能靠烧柴烧煤炉热炕取暖。那时的农村根本看不到垃圾桶,随手扔垃圾再正常不过。”西口回族镇农丰村党支部书记吴朝兴回忆从前感慨万分。
  如今,农丰村落实家中垃圾分类、门前垃圾包干制度,村道垃圾有人清理,“卫生日”党员干部带头清扫垃圾、疏通水沟、维护绿化带,并通过垃圾分类“积分存折”的方式,用“积分兑换”的奖励机制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
  “一开始大家都没当回事儿,但后来旱厕变水厕,燃气炉灶取代大锅灶台,生活污水由‘提桶外倒’变‘自动排污’,政府修路、建广场,我们住进宽敞的阳光房,清理了房前屋后的垃圾,才发现这样的生活不仅舒服,也令人羡慕。”农丰村村民刘宗焕深刻感受到环境整治带来的好处。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环境革命”中,西口回族镇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先手棋”,从全镇的党员干部到每一位群众,都在为乡村的美丽蜕变集聚源源不断的力量。截至目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覆盖全镇8个村,所有行政村均建立了日常保洁机制。
  移风易俗 培育文明新风
  陈规陋习的破除一直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着力点,然而移风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陈规陋习也绝非一时可除。怎么做?西口回族镇各村在“破除”的路上,因地制宜,探索培育“文明新风”创新举措。
  “村容和村貌要改变,婚事儿新办,丧事儿简办,喜事儿俭办,孝敬个老汉,乡亲们把你哈夸赞,成下个模范,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悠扬平实的话儿来自西口回族镇聂家沟村的“老年自乐班”,几十条规则看起来复杂又难记,但通过传唱的形式变得简单易懂。
  村规民约立起来,移风易俗有章可循,通过这些规则的执行,如今的聂家沟村已成为“全县平安示范村”。
  “‘村规民约’,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始终过不了心里那道坎,尤其是丧事的简化。”聂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陈绪利回忆道,在进行入户宣讲动员后,发现只要有人踏出第一步,村民们才会愿意去尝试改变陈旧的规则,党员带头做,成为破题第一步。
  有了党员带头,其他村民也在参与中感受到了在婚丧嫁娶中的人情、宴席、彩礼等支出负担明显减轻,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逐步树立起来。
  “一群亲朋好友、几张旧桌椅、几道家乡菜……依旧可以把婚礼办得精彩又难忘。”前不久,聂家沟村村民李小斌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自家院里办婚礼的照片,短短一天,收到百余条点赞、祝福。
  “这样简办仪式的倡导和当代年轻人的观念相契合,省时省力还省钱。”李潇帅说,“婚丧嫁娶主动向村里报备已经成为村民自觉遵守的习惯。”他表示,如今村里产业发展兴旺,良好的风气也在逐步治理中越来越深入人心,村子变得景美人也美。
  不仅是婚丧嫁娶,面对村民间时常出现的矛盾,聂家沟村创新推行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1844”长效工作机制,组建村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乡村法律明白人”等“六大员”工作队伍,推动“村民点单、党支部书记派单、‘六大员’接单、党员群众评单”的全链条闭环机制,以细“治”入微的工作举措实现乡村治理有效覆盖。
  善治实践 带来幸福生活
  “六年前东庄村不仅经济发展落后,还是一个矛盾多、信访多的‘双多’村。”回忆过去的东庄村,村党支部书记童永稳记忆犹新。
  没有可发展的产业,村民素质普遍较低,法律意识薄弱,新旧矛盾叠加,面对一个又一个“难点”“堵点”,童永稳迫切地想要改变村庄落后现状。
  “树立法治意识是关键。”刚上任的童永稳着力抓好党组织建设和班子自身建设,把能人用起来,把制度建起来,先抓“两委”班子为民服务意识和法治意识不够强的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两委”为主导的民主法治村建设组织领导体系,形成“群雁高飞头雁领”的法治工作领导责任和推进体系。
  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定期听取村“两委”和村民意见,主动倾听党员群众的声音,采纳党员群众的建议,依法规定明确村内各项事务管理程序,做到依法办事,法治工作领导责任和推进体系的建立为东庄村民主法治村建设起了好头。
  “通过设立‘片长说事室’‘党心民心聊天室’,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主任的村级调解委员会,落实专人负责排查、调解,一件一件去解决,真心实意为民服务,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法治带来的改变。”童永稳说,把党员大会开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让党员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请律师到村里宣讲,答疑解惑,提升村民知法懂法意识,同时,举办“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常态化开展家风教育和传统文化培训,让法律、道德融入百姓生活,进驻百姓心里。
  多年来,东庄村真正形成了小事不出村、矛盾就地化解的良好局面。
  乡村治理走上正轨,东庄村致富奔小康的劲头也足了。如今,东庄村以天麻、苍术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民间刺绣工厂、农田土地流转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为村民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形成了党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带头、村民群策群力、有事大家议的良好风气。
  东庄村的善治探索仅仅是西口回族镇乡村治理的一小部分,做好善治文章,西口的脚步从未停歇:清单制在乡村治理中逐步推广运用,村干部工作主阵地逐步由“房间”转向“田间”;积分制让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村的新风尚也在由“旧”到“新”,实现从落后守旧、乡风不兴向感恩自强、文明和谐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