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群众艺术社城乡播文明
本报通讯员 吴全喜 刘军民
文章字数:1614
    春节期间,群艺社在三要镇北司村参加演出。

  在洛南县,有一支常年活跃在城乡的群众文艺演出队。他们坚持20多年,用戏剧曲艺、快板小品、歌曲舞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讴歌好人好事,倡导文明新风,传播社会正能量,把欢声笑语传遍洛南城乡,为基层干部群众送上一道道文化大餐。这个演出队就是洛南县职工群众艺术社,大家誉称群艺社。
  春节期间,洛南群艺社精心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从正月初四开始,在县城人民广场等人员活动密集的场所开展大型义演活动,还顶风冒雪深入三要镇等地参加了10场次演出活动,表演了秦腔、现代戏、快板和歌曲、舞蹈等各类文艺节目20多个,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广泛好评。
  这是他们20年来过节的常态。据不完全统计,自成立以来,群艺社演出已达300多场,观看群众近20万人次。
  2001年初,洛南群艺社由县剧团退休的老党员、业务团长李新民发起,在县文化馆馆长赵洛营的大力扶持下成立。20多年来,群艺社不断吸收有文艺特长的退休干部职工和城区周边社区、村组的文艺爱好者参加,从成立初期的20多人,发展到现在拥有社员50多人的团队。队伍中有八旬翁妪,还有30岁左右的男女青年,他们自备乐器、自制服装,坚持每周二、四、六晚上排练,几乎没有间断。
  群艺社除排演传统的秦腔、眉户等折子戏外,还配合县上的中心工作,创作排演了大量反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孝亲敬老、抗洪救灾、科普宣传、城乡建设等内容的现代小戏《婆媳情》《英英劝母》《爱感天地》,小品《两家门前》《牵挂》《自食其果》《社区民警》《好人好报》,歌曲《可爱的洛南》,舞蹈《喜迎党的二十大》《好日子》《绣红旗》,快板《仓颉造字》《劝赌》《说官》《赞洛南》等节目60多个。
  这些节目除了夏季在城区的柏槐、西寺、东街、刘涧等社区举办纳凉晚会演出外,还应邀到寺耳、巡检、洛源、保安、石门、古城、三要、高耀等镇参加节庆宣传助兴演出,足迹几乎遍布洛南全境。
  为确保演出宣传内容始终紧跟新形势、突出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群艺社成立了党支部,严格规范党员组织生活,定期组织学习时事政治和党内有关规定以及法律法规知识,不断强化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党性观念。在每次演出活动中,党员们总是先赶到地方,积极参与布置舞台、摆放道具等,确保演出活动顺利进行。
  洛南群艺社虽然是个没有报酬的群众性业余文化组织,但却人才济济,大家都甘愿奉献。
  群艺社第二任社长刘老虎和现任社长陈淑娥都把群艺社当成了自己的家,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组织排练,只要有演出,家里事都先撂一边,让每次演出活动都红红火火、有声有色。
  退休医生吴孝明,年近八旬高龄,依然坚持经常参加活动,还发挥个人特长,紧跟形势创作小品、快板20多个,已是群艺社说快板、演小品不可或缺的骨干演员。四皓街道中心村村民刘学义多才多艺,管音响、拉二胡、弹电子琴,还自制板胡、鱼鼓等乐器用于演出伴奏,他既会打腰鼓,又能唱歌唱戏,是群艺社的全把式。家庭主妇于会兰,好学上进、技压群芳,每场演出都博得阵阵掌声,因此还登上陕西电视台《秦之声》。还有退休干部薛俊康、在职职工李爱玲、村民周秋芳、侯双苗等社员,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使得群艺社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拥有50多人的大家庭。社员们都说:“进了群艺社,开心又快乐;说唱解烦忧,健康又长寿。”
  众人拾柴火焰高。洛南群艺社之所以20多年能活跃于洛南城乡,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热切帮助。多年来,县文化馆积极扶持,专门为他们安排了宽敞的排练大厅,免费供水供电,提供小型音响,还安排副馆长杜亚玲和宋淑芳、王淑芳、张和平等业务干部经常现场指导排练、辅导乐队伴奏。县老年大学还经常配合抓党支部建设和党史学习教育,多次赠发学习资料。县文旅局、关工委、老龄办等单位多次为群艺社提供安排走向基层演出的机会和场次。不少镇、村(社区)还和他们结成对子,邀请他们为重大节日和大型会议助兴演出。正因为有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关切,才使群艺社活动不断、节目常新。